百丈丛林改革及其影响分析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禅宗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其中,百丈禅师以及他发动的丛林改革运动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本文试图以这次丛林改革为线索,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触因,寻找专制皇权对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反向动力,以及丛林改革为摆脱专制皇权所做的积极回应。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将分析帝国朝廷与佛教僧团之间的复杂关系。当帝国给予僧团大量经济支持的同时,它却在政治上严厉地遏制和驾驭佛教,竭力取消其宗教自治权利。其经济支持形式包括:朝廷的直接或间接赏赐以及王公贵族的半/准官方布施。它们构成了寺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帝国的政治控制则体现为:制定严苛的法律;把持重要寺院职务的任免权;限制出家程序和僧尼规模。而寺院过度官方化的恶果,就是“富寺穷僧”的现象以及僧尼生活的过度世俗化。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则侧重于分析百丈改革的主要触因和先决条件。随着帝国在安史之乱以后调整其经济政策,官方寺院的经济状况开始不断恶化。与此同时,百丈禅师却利用禅宗悠久的农禅传统、帝国特殊的土地垦荒政策、禅宗教义的灵活演变以及禅宗僧人的高度流动性,迅速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开辟了新的丛林道场。在论文的第三部分,笔者则以《古清规序》和《敕修百丈清规》为蓝本,详细分析了百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这些丛林从建立之初就戒律严明,具有明确的组织管理和分工模式,同时,普请法的实施促使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成为丛林改革的重大亮点。由于这些丛林地处偏远,同时,由于普请法保障了僧人的经济自足,因此丛林在实质上具备了足够的宗教自治权力。这促使丛林有效地排除了专制皇权的污染,让僧人们的生活重新回归到修行本位上来。与此同时,伴随着这种自治和修行宗旨,丛林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秉持着平等精神,在严格要求僧人言行的同时,也充分保障僧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论文的第四部分,笔者则分析了丛林改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首先,由于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在建立丛林道场以后,政治动荡对寺院的冲击力大为降低,这促使禅宗在武宗灭佛以后仍然能够长盛不衰;其次,百丈清规促使寺院生活变得规范化和有序化,甚至因此受到后来的新儒家和新道教的推崇;第三,由于丛林坚持修行本位,这迅速革除了官方寺院的种种积弊,重新塑造了佛教寺院的精神面貌;最后,百丈禅师提倡的节俭勤苦的伦理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论文的末尾部分,笔者试图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更普遍化的结论。丛林改革的成功,不仅表明了宗教团体在摆脱专制权力以后所具备的惊人潜力,也表明了经济独立对宗教自治的重要性,同时,任何卓越而成熟的宗教团体与世俗权力和世俗生活之间都必然存在着张力,只有承受并跨越这种张力——即实现了政教分离原则——的宗教团体才能真正对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笔者也将佛教丛林的演变过程与欧洲基督教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粗略的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督教在城市青年当中的发展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城市青年如何实现基督徒身份的转换,在身份建构的过程当中哪些因素发挥作用以及其中形成的机制是怎样的这
朝觐仪式作为回族穆斯林一种重要的宗教仪礼,是穆斯林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将朝觐仪式作为一个结构完整的通过仪式,引入个案并运用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将朝觐仪式分为
“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背景下的藏医医疗组织——莫多寺曼巴扎仓的关注,希图从中寻找出该地区和谐医患关系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借鉴于现代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两门全新的德育综合课程。通过八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无论是在教研部门,还是学校、教师在实验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品德课程教学
为了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模糊c聚类(kernel fuzzy c-means clustering,KFCM)的多神经网络(multi-neural network,MNN)能量管理设计方法
深部矿井内的热害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介绍了深部矿井内热量的成因,将主要的十种热源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关的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
它展现的并非一个导演的成败得失衰老与否,而只是让你看到一个个体对生命和死亡的艰涩思考
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能降低进城务工创业门槛、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杭州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已有十余年,有必要评估实施后的绩效。本研究通过GIS
中药炒炭存性的宏观控制依据康银莉(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462000)主题词@炒炭存性炮制质量控制中药炒炭是在常压的有氧条件下,中火或武火短时间加热成炭的,而炭药有无疗效的关键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本文介绍了使用L-苯丙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作为原料制造阿斯巴甜的工艺过程,分析制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事项,提出了仍有待进一步攻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