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的重视与开发,棉秆皮中蕴藏的纤维资源逐渐受到关注,对棉秆皮纤维的开发利用成为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棉秆皮纤维的开发利用既开创了棉秆利用的新途径,又增添了新型天然纤维,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论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旨在通过生物脱胶工艺提取棉秆韧皮纤维并探讨纤维性能。对棉秆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测得棉秆皮的纤维素含量为41.05%,木质素含量15.83%,果胶质含量9.86%,胶质含量高于麻类纤维。参考麻类生物脱胶过程,综合评定酶法脱胶效果,确定了工艺流程:预处理→果胶酶脱胶→热水洗涤→冷水洗涤→稀碱液处理→冷水洗涤→打纤→白腐菌脱木质素→热水洗涤→冷水洗涤→弱酸处理→清水洗涤→烘干。利用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各因子试验范围,对影响脱胶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及验证试验,确定参数最佳水平:预处理选择4g/L的H2 SO4 ,温度设为70℃,时间为2h,浴比为1:15。果胶酶用量为5 g/L,温度为40℃,pH值为4.5,时间为10h,浴比为1:15。白腐菌用量0.9g/L,温度为36℃,时间为7天,浴比为1: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棉秆皮纤维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纤维有中腔,为天然中空纤维;纵向有沟槽,表面凹凸不平。利用最佳工艺制取工艺纤维,最长纤维为280.7mm,最短为6mm,平均长度为75.6mm,长度较为离散,长度范围主要分布在20~160mm之间;线密度平均值为16.5dtex;断裂强度23.74cN/tex,可以满足纺纱要求。经生物脱胶后,残余木质素依然很高,可能与白腐菌的去除效果有关,其柔软度没有得到大幅提高,不能满足纺纱加工的需要。棉秆皮纤维的标准回潮率为8.56%,利用热重分析简要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的热性能;具备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棉秆皮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纺织用天然资源,如果对木质素加强处理,改善其柔软性,将大大提高其可纺性。但生物脱胶工艺得到的纤维的残余木质素率偏高,影响其纺纱、染整性能,限制了其开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