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及制度保障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际交通方式中,城际轨道交通因其更优技术经济特征,近年来成为破解城市群未来发展瓶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效方式之一。论文总结了中国城际轨道交通发展中不合理现象:未贴切城市群商旅客流需求变化,未找到符合城市群客运实际、稳定高效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城际轨道交通配置城市群资源效率。论文归纳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功能的影响,较少涉及实现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较少从时空视角分析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互动发展问题,未形成完整理论解释框架。如何利用城际轨道交通更好为城市群的构建与发展服务,成为城市群规划重要课题之一。
  故,本文研究问题是城际轨道交通是通过什么样的传导机制与城市群实现时空匹配,进而实现城市群的形态优化和效率提升的,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保障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为研究该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运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时空经济学等理论开展研究,包括:
  1.论文完善了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的理论基础。(1)归纳了城市群功能与其形态互动演化关系。(2)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征,挖掘了其时空特征和时空效应,定义了城际轨道交通功能是基于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的城际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所决定的其能满足商旅客流出行,影响城市群发展需求所具备的时空属性及其相应的时空特征和时空效应。(3)从短期和长期分析了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匹配中的时空关系,提出时空匹配概念,指城市群演进对时空压缩的内生需求与城际轨道交通基于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的技术经济特征功能供给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相应制度保障促使两者功能有效匹配和效能发挥的过程。
  2.论文构建了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理论解释框架。城际轨道交通通过基于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时空特征、时空效应的功能传导机制,是有效实现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发挥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集聚溢出效应的推动作用,引导和优化城市群形态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政策法规、责任主体、企业组织与实施程序等四个层面的制度保障,是有效实现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区位耦合、交通区位性能提升、促进城市群产业及人口布局变迁的制度基础。引入了运输成本的供需关系分析模型,论文分析了基于区位耦合的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实现机制,包括城市群功能需求拉动、城际轨道交通功能供给推动以及制度变迁保障等传导路径。本文认为,随着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不断完善,城际间客运成本不断下降。
  3.论文以东海道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展开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时空匹配的实证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论文结论分为两部分:
  学术性结论:(1)论证了只有城际轨道交通能匹配紧凑集约型城市群发展需要。(2)城际轨道交通基于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的技术经济特性决定了其功能定位,实现了其满足商旅客流出行需要,影响城市群发展需求所具备的时空特征及时空效应。(3)城际轨道交通时空特征有效压缩了城市群时空距离,提升了城市群经济集聚,推进了紧凑集约型城市群的实现。(4)跨行政区边界的政策法规、责任主体、企业组织与实施程序是有效化解城市群与城际轨道交通匹配错位的制度安排。
  政策性结论:(1)关注高速铁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功能变化,合理定义与划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通勤铁路的功能边界。(2)注重都市化区域铁路网的综合规划与分层建设,都市圈之间应关注既有客运专线兼顾城际轨道交通功能的变化,都市圈内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和高速公路安排好客流分担。(3)适时制定与城际铁路网发展相配套的产业疏导规划和人口发展规划,完善城际铁路网更好为城市群的构建与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卫星导航、船舶通信、雷达测距以及5G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人们在广泛应用多波束天线的同时,对多波束天线的要求也日渐严苛。传统的多波束天线大致分为三类,即相控阵天线、反射面天线(或反射阵天线)以及透镜天线(或透射阵天线),然而相控阵天线常常具有工作频带窄、功耗大、馈电网络复杂及成本高等固有缺点,反射面天线存在波束覆盖范围窄且扫描时波束一致性较差等问题,均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子系统对低成本高性能天线的迫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领域的一些资本逐显“脱实向虚”(即金融资产投资或金融化)的端倪,在微观层面的实体企业中具体表现为购买股票、信托基金、衍生金融工具、债券、理财产品以及投资性房地产,这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由此,现阶段,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逐渐成为中国实体企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究竟是哪些重要因素驱
学位
期权作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其定价问题是金融数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目前,经典的Black-Scholes(B-S)期权定价模型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鉴于B-S模型的不足之处,大量研究工作将其推广到基于Lévy过程的模型之上.进一步地,考虑到Lévy过程的独立平稳增量性,为使其更接近市场,Markov状态转换Lévy模型便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当标
学位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货物贸易行业的国际分工形态已经由传统的基于最终产品的传统分工模式转变成了现代的基于生产环节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序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根据OECD的调查研究,300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中,平均51%的元器件生产、47%的最终组装生产、46%的仓储、43%的顾客服务、39%的产品研发是在本国之外完成的。与此同时,中国货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方面在宏观上继续优化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则在微观上完善其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已然形成多足鼎力的态势,市场空间、经营机制、金融资本以及生产要素等合理有序的互动成为不可逆转的经济大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也成为微观经济组织难以避开的新经济潮流。尽管伴随国有企业的深化改
学位
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的组织形式虽然几经变迁,但地方政府一直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收费公路债务风险的问题日渐突出,与地方政府在受到不当激励下的行为失范不无关系。因此,厘清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并通过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解决问题,就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  传统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形成了对主体的激励,主体通过推动制度变迁来获得激励。但从中国收费公路发展的实际情
学位
根据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Darby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金融行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中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中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