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肝肾同补法对形觉剥夺性近视C57BL/6J小鼠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近视早期视功能保护提供实验依据及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两部分一共选取63只3周龄健康C57BL/6J小鼠实验一21只,实验二42只,两部分实验不共用小鼠,实验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C57BL/6J小鼠右眼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除外正常对照组),所有组以小鼠右眼为实验眼进行比较,具体如下:实验一:选取21只3周龄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周期3周,随机分为3组:3周正常对照组(双眼不做任何处理)、3周模型组(右眼形觉剥夺3周)、中药干预组(右眼形觉剥夺同时中药灌胃3周),每组7只,中药干预组给予具有肝肾同补功效的补精益视片混悬液灌胃,灌胃容量0.1ml/10g,浓度为54.6mg/ml,3周正常对照组和3周模型组均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均每日一次,该部分小鼠在饲养3周后即43日龄全部处死。实验二:选取42只3周龄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周期为6周,随机分为6组:6周正常对照组(双眼不做任何处理)、6周模型组(右眼形觉剥夺6周)、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4组均形觉剥夺6周,剥夺3周后开始给药,给药3周),每组7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具有肝肾同补功效的补精益视片混悬液灌胃,灌胃容量0.1ml/10g,浓度分别为:27.3mg/ml、54.6mg/ml、109.2mg/ml,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混悬液灌胃,容量0.01mg/ml,浓度0.1ml/10g,6周正常对照组和6周模型组均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均每日一次,该部分所有小鼠饲养6周后在64日龄处死。两部分实验前后均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测量各组小鼠屈光度,实验后采用数显千分尺测量各组小鼠眼轴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后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TUNEL法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实验一和实验二各组小鼠实验前屈光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1)实验一:3周模型组实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与3周正常对照组及中药干预组相比差异显著性(P<0.05)。(2)实验二:6周模型组实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与6周正常对照组、中药中、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低、中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低于6周模型组(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2.HE染色:3周正常对照组和6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实验一和实验二各组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光感受细胞层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1)实验一:3周模型组实验眼视网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变薄(P<0.05),主要集中在内外核层和神经纤维层。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视细胞层外节排列紊乱。3周模型组内、外核层厚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内外核层细胞数(平均黑度均值)和神经节细胞数量与3周正常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实验二:6周模型组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6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厚度变薄(P<0.05),主要集中在内外核层和神经纤维层。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视细胞层外节排列紊乱。中药高剂量组内、外核层厚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内外核层细胞数(平均黑度均值)和神经节细胞数量与中药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中药中、低剂量组间与阳性药物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TUNEL:3周、6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实验一和实验二中除外正常对照组其他各组视网膜均可见散在TUNEL试剂染色阳性的细胞,细胞核呈棕黄色,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外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其中以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凋亡细胞数量最多。中药干预组较3周模型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显著(P<0.05)。6周模型组与6周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数差异显著(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间与阳性药物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形觉剥夺可致C57BL/6J小鼠诱导出近视、眼轴延长形成形觉剥夺性近视,随着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小鼠诱导的近视的屈光度、眼轴长度也逐渐增加。2、近视形成对视网膜结构有一定影响,肝肾同补法对实验性近视的形成和发展及视网膜组织形态有一定干预作用。3、近视发展过程中存在视网膜细胞凋亡,肝肾同补法对C57BL/6J小鼠近视视网膜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