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MRI方法,探讨青壮年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的脑功能和结构病理机制。方法:对32例首发未经治疗的青壮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符合CCMD-3抑郁发作和DSM-Ⅳ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32例正常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要求HAMD评分患者≥24分,正常人≤7分。研究对象在入组后进行磁共振检查,依次为常规T2、T1平扫,DTI及3D脑结构扫描。以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optimized 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对结构MRI图像的灰质体积进行处理。结果:共32例患者和32例正常人完成了MRI扫描。排除头动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统计分析32例患者和32例正常人,结果发现:1.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构成无显著差异;受教育年限在研究组为(11.5±3.05)年,对照组为(11.25±2.50)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27.0±2.49),对照组为(2.79±2.04),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2.DTI:①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双侧扣带回、胼胝体、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及双侧海马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较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应激组及非应激组行组间分析,未发现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分组HAMD≥27)及低分组(HAMD<27)行组间分析,未发现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及低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行组间分析,未发现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将抑郁症组分为短病程组(病程≤12月)及长病程组(病程>12月)行组间分析,发现左额及左海马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抑郁症患者左额及左海马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3.纤维束示踪:选择与海马、前额叶和扣带回相关主要纤维束,重建穹窿、上纵束、下纵束、钩束、扣带、胼胝体及内囊前肢。①对两组主要纤维束的数量,先行正态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发现:MDD患者左穹窿、左上纵束、左扣带及胼胝体的纤维束数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②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应激组及非应激组行组间分析,未发现主要纤维束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分组(HAMD≥27)及低分组(HAMD<27)行组间分析,未发现主要纤维束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及低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行组间分析,未发现主要纤维束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将抑郁症组分为短病程组(病程≤12月)及长病程组(病程>12月)行组间分析,未发现主要纤维束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抑郁症患者主要纤维束数量与病程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无关。4.VBM:①将年龄和灰质值等作为协变量后,重度抑郁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脑灰质比较的统计分析后发现,患者组在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杏仁体、右侧颞上回、左岛叶、左豆状核、左扣带及右尾状核脑灰质体积减小。(p<0.05)②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应激组及非应激组行组间分析,未发现灰质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分组(HAMD≥27)及低分组(HAMD<27)行组间分析,未发现灰质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将抑郁症患者组分为高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及低学历组(受教育年限<11年)行组间分析,未发现灰质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将抑郁症组分为短病程组(病程≤12月)及长病程组(病程>12月)行组间分析,未发现灰质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及FA值的改变主要涉及额叶、颞叶、扣带回等脑区。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结构异常,以及多个脑区之间的相互联接出现异常,导致“大脑半球失联结综合症”,尤其是额叶皮质-深部核团联接的功能失调,可能是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