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婴幼儿喘息患儿、非喘息患儿不同时期及正常健康儿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尿白三烯(LTE4)水平,探讨血清IL-4、IFN-γ及尿LTE4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情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从而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婴幼儿(年龄<3岁)。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22例急性期、恢复期因喘息性疾病就诊的患儿(喘息组),排除大气道梗阻、气道异物及心源所致喘息,20例急性期、恢复期非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喘息组),20例健康体检儿(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FN-γ及尿LTE4水平。三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入组前四周均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及白三烯调节剂。收集喘息组、非喘息组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正常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尿标本。标本收集后均离心后冷冻保存,应用SPSS13.0软件就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各组血清IL-4水平的比较: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水平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临床缓解期)血清IL-4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与非喘息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2.各组血清IFN-γ水平的比较:喘息组急性发作期血清IFN-γ水平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恢复期血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非喘息组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
3.各组血清IL-4/IFN-γ比值的比较: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15.86,P<0.01);恢复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4.14,P<0.01),但仍高于非喘息组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F=19.98,P<0.01)。
4.各组尿ITE4水平的比较:喘息组急性期尿LTE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但与非喘息组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尿LTE4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非喘息组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5.血清IL-4、IFN-γ与尿LTE4水平相关性分析: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与尿LTE4呈正相关(r=0.823,P<0.01);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FN-γ与尿LTE4与呈负相关(r=-0.80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婴幼儿喘息组急性发作期血清IL-4水平均高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下降,但缓解期仍高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提示IL-4参与了喘息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及慢性持续的炎症反应。
2.婴幼儿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FN-γ水平低于非喘息组、正常对照组,病情缓解后血清IFN-γ水平升高,但仍低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提示IFN-γ亦参与了喘息的发作。
3.婴幼儿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IFN-γ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下降,但缓解期仍高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提示喘息患儿早期即存在Th1/Th2免疫失衡,Th2占优势,为早期对喘息性疾病患儿给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4.婴幼儿喘息组急性期尿LTE4水平均高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下降,但缓解期仍高于非喘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提示CysLTs参与了喘息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及慢性持续的炎症反应。
5.喘息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4水平与尿LTE4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血清.IFN-γ与尿LTE4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提示IL-4、IFN-γ与CysLTs可能共同参与了喘息性疾病的急性发作,且两者之间可能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从而加重喘息的发生与发展。
6.喘息患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持续升高、IFN-γ水平降低,Th1/Th2免疫失衡可能是导致婴幼儿喘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临床施行免疫干预,调整Th1/Th2免疫失衡,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