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翎小说的“异质性”(1940-194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路翎及其创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具有不同特质的存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小说"异质性"探讨,透视他40年代的独异的创作。全文分为三部分。  引言部分界定了什么是"异质性"。在什么样的框架中确定路翎的异质。  第一章无法规避的"传统"。路翎的创作其"异质性"首先表现为对传统的小说创作模式的超越。在四十年代,路翎面对的是十分丰富的"传统"。本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节"现实主义"传统。四十年代的文坛就现实主义流派而言,出现了大致三种类型,以茅盾为首的客观现实主义流派。以周扬为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派。以胡风为首的以"七月派"作家为代表的体验现实主义。就具体创作方法而言,前两者处于主流,而路翎所属的"七月派"一直处于现实主义流派中的边缘地位。显现了不同的创作样态。客观写实主义作为一个大的创作潮流,在三十年代就颇有创获,路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创作,是对忽视"主体精神"的客观写实的一次反驳。同时本文通过对"现实主义"这一历史范畴的梳理,得出由于"现实主义"这一大的范畴的不确定性,其不同的流变,在四十年代经历了由众声喧哗到一体独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路翎其创作的中心/边缘地位凸显。  第二节"左翼"传统。从20年代末以"革命性"为特征的"左翼"文学兴起。四十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以周扬为代表的革命文学对"阶级性"、"革命性"等文学功利性的强调,使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削弱,甚至偏狭地把文学等同于宣传。路翎的小说创作,不回避文学的功利性,这和主流是相通的,区别于和政治较为疏远的"自由主义"文学家,应该属于"左翼"文学,但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又不放弃对文学的自主性的追求,反对把文学仅仅作为工具,于是从创作之初,就不断被"左翼"主流批判。在主流文学中同样处于中心/边缘的地位。与更加纯粹的"左翼"文学的区别也注定了他的"异质性"。  第三节真实性原则。对路翎作品批评中有一显著的原则即"是否真实"。由于路翎小说突出的"主体涌入客体"的各色,使其作品中的人物,无不浸透着作家的主观体验,他塑造的工农形象多被指责为"不像",本节试图对"真实性"这一标准的解构,揭示在所谓的"不真实"的遮蔽下所彰显的路翎小说的"独异性。"  总之,四十年代在"现实主义"与"革命文艺"理论的统领下,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多元发展的趋势,路翎的"异质性"表现为既呼应主流但又有所疏离,在靠拢和疏离之间构成了他创作的狭小地带。对主流的认同,使其处于主流之中,体现为"在"的特征,而于主流的差异又显现为"不属"的独异性。这种"在,而不属"是路翎及其创作的显著特点,从而被主流指认为"异质"。  第二章"现实"的规约。四十年代最大的现实是战争。这一时代的主题。对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巨大的宰制作用。民族战争的胜利需要发动大多数起来抗战,文艺的现实作用被凸显,"大众化"、"通俗化"一时成为文学的总趋势。同时抗战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区,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不同的区域创生了不同的文化样态。而如果以一处的标准去衡量他处的文学"异质性"也同时产生。在解放区新文艺的比照下,路翎的创作的确显得不合时宜,为"异端"在所难免。本章从两方面探讨。  第一节路翎的"姿态"。战争需要激起民族激情的"抗战文学",需要英雄的个人、英雄的群体、英雄事件,需要对正面战场的描述。但在此宏大叙事的背景下,路翎却在大后方,为塑造了一个不失人的欲望和追求的非"神化"的"个人英雄"。通过对"成长小说"的借鉴,展现了这一具有"五四精神"的"个体"的成长过程,为呈现了一个在"集体"成为对"个人"压抑和否定,"工农"成为对"知识分子"优越的背景下对"自我"执守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一形象无疑是丰富的,但也是刺目的。  第二节"大众化"与"化大众"。抗战初期"民族形式"的论争,表面上是一种对文艺新形式的探讨,但在"大众化"、"通俗化"的主潮之下,对民间形式和五四新文艺的不同侧重,促成路翎小说创作与主流的差异。以路翎四十年代的短篇小说为例分析,他在激昂的抗战文学如何直面丰富的人生,挖掘平凡人物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五四"传统遭到质疑,民族形式逐渐被重视的大潮中呼应了"五四"启蒙主义的传统。同时在解放区出现了新的文艺图景,工农兵方向,以歌颂新政权为主调的文艺成为新的创作动向,在解放区文艺的视域里,路翎国统区的启蒙暴露讽刺的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必然被视为"异端"。  第三章"异质性"的文本彰显。本章与其小说的文本内容相应,着重对文本在语言、心理、人物三个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异质性"。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节反抗"语言奴役的创伤"。路翎语言"通俗化"、"大众化"的趋势中,坚守"知识语言"。在"精神奴役的创伤"之下富有创意地提出"语言奴役的创伤"。显出了和主流的差异。  第二节多向度的心理态势。路翎的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取代"社会生活"成为文本的主体。其直追人物心理的写法成为一种叙事策略。对复杂多向度的心理态势的揭示,显示出"七月派"区别于主流文学黑白分明的人物心理,毕现了人物的灵魂。  第三节疯狂另类的人物形象。路翎笔下的人物很少单一性格,大多有"疯狂"的特质。女性大多美丽充满原始的诱惑力,而男性则多在对理想精神的追求而放弃了当下的担当。"五四"文学中形而上的"爱情"被"欲望"取代。
其他文献
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现有的节点复制攻击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率低、通信消耗高、存储消耗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证人节点的分布式节点复制攻击检测(singlewitness-based di
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迦迪那Anybeautifulartcannotbewithoutasmallflaw,buttherealbeautyiscertaintoc
"季节"系列是王蒙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创作的系列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的作品。它以新中国建立之初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近三十年的历史为背景,详尽地描写了当代中
1前言2006年是实施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an aero-engine main fuel system,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system is conducted based on goal ori
在数月艰难的应诉中,他们不畏强大的起诉方和起诉方律师事务所,为川维厂争取到了单独的倾销率裁决.美国商务部作出了川维厂倾销率0.19%的初裁.
在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全新的社会态势下,对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的实效性备受专家、学者、教师的关注。那么在新课程
本文从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水资源的现状、管理体制、收费模式的考察中,分析总结出两国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并针对安徽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建议。
Based on the limit analysis upper bound method,a new mechanism of soil slope failure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was consisted of plastic shear zone and rigid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