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服务补救内容与实施主体对一线员工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但对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服务接触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线服务员工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事实上,由于服务具有现场性,并日.服务通常是由人提供的,由此导致如果顾客对服务不满意往往就会直接怪罪于服务员工,甚至对服务员工羞辱、谩骂和殴打,进而影响员工情绪和行为意向。服务补救理论认为,针对服务失误如果企业能够给予顾客一定补救,就能够重建顾客信心和忠诚。那么,服务补救理论能否适用于企业内部呢?或者说,当服务员工因遭遇顾客不公平、不恰当、不礼貌对待或伤害时,如果服务企业给予员工一些安抚或补偿,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员工情绪和重建工作信心呢?其次,不同的补救实施主体(企业高管和绩效部门)给予员工不同内容的补偿(物质补救和精神补救)对于员工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呢?对此有必要给予专门研究,以为服务企业制定内部补救对策提供指导。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一线服务员工和服务营销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服务补救内容和实施主体对一线员工情绪和行为意向影响的理论模型。模型中将内部服务补救内容分为物质补救和精神补救,将实施主体分为企业高管和绩效部门,模拟四种补救场景,形成四种调查问卷。在江苏和安徽6个城市6大服务行业(银行、证券、电信、饭店、零售和理发)共发放问卷440份,最后有335份问卷进入统计分析。我们分别运用信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以及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高企业内部服务补救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内部服务补救内容划分为精神补救和物质补救,将内部服务补救的实施主体划分为企业高管和绩效部门,为进一步开展内部服务补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结合内部服务补救内容和实施主体,在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四种服务补救方法,并实证检验了其对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员工的差异。同时,验证了内部服务补救、一线服务员工情绪、一线服务员工行为意向之间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服务补救理论。   (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服务企业一线服务员工遭遇顾客伤害时给予何种补救的建议,为恢复员工情绪和重建工作信心,进而提高员工忠诚度和促进员工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薪酬体系设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如果体系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系统设计思路,设计出更符合公司发展要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绝大多数本科学习仍然采用传统学习模式,即是“师主生从”模式,这种学习方法已经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2016年国内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已超3%,但是仍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随着经济形势、竞争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以TT融资租赁公司为代表的地方性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所以为了使TT公司未来有更好地发展,需对其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其发展的战略。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对TT融资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富裕阶层的涌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高端品牌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也包括高端家电领域。自2008年开始,国际高端家电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在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经济”时代,而“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欧洲是继美国之后风险投资行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主体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关系营销理论与实践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不论是在实体产品经济领域,还是在服务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全球股票市场剧烈动荡,投资者信心降到历史最低点。政界和学者在探讨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同时,对导致投资者信心剧烈变
从组织的角度讲,基层管理者是管理过程中的基础组成部分,是组织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基层管理者对于企业战略能否高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及组
较之于主板公司,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高增长、高风险、经营前景不明朗的特征,并且有着更高的现金股利水平。实现“有质量的适度增长”,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质量,是企业实施可持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