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临床上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受损、学习能力下降、思维语言受损等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有很大部分发生了术后谵妄或者发展成为术后认知障碍,而且与远期痴呆有紧密联系。目前七氟烷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是较为理想的吸入麻醉药,易于各年龄病人接受。血/气分配系数较低、麻醉深度控制性较强,并有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作用,在麻醉中可以做到快速诱导和苏醒。对于应用如此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在不断地推广应用的同时,其用药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逐渐证实,七氟烷等吸入性麻醉药是存在神经毒性安全风险的,尤其老年手术患者,提高了其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风险。到目前为止,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都没有完全明确。七氟烷可以通过兴奋GABA受体和阻断NMDA受体介导神经毒性反应、还可以抑制乙酰胆碱受体1(M1受体)mRNA表达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有报道称七氟烷可以引起大鼠脑组织发生内质网应激,从而引起细胞神经元变性凋亡,造成麻醉后的认知障碍。对于大脑与认知相关部位的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其与七氟烷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内质网应激与术后认知障碍是否具有相关性,七氟烷对老年大鼠颞叶神经元是否有损伤作用,以及与术后认知障碍是否有相关性。方法:1.对完成雄性老年化造模的SD大鼠进行为期5天水迷宫训练,选取符合要求的60只行excel RAND()随机分为对照组(C)、2小时3%七氟烷术后一天组(STO),2小时3%七氟烷术后七天组(STS),4小时3%七氟烷术后一天组(SFO),4小时3%七氟烷术后七天组(SFS),每组12只。之后分别对每组大鼠进行麻醉。STO、SFO组在给药1天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STS、SFS组在给药7天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别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2.水迷宫测试结束后每组随机各选取6只大鼠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检测Bip、ATF6、CHOP三种蛋白的表达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检测Bip、ATF6、CHOP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1.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与C组相比,STO组、SFO组及SFS组延长(P<0.05),STS组无明显差别(P>0.05)。2.水迷宫穿越目标次数与C组相比,STO组、SFO组及SFS组明显减少(P<0.05),STS组无明显差别(P>0.05)。3.Bip、CHOP免疫荧光密度值与C组相比,STO组、SFO组及SFS组增加(P<0.05),STS组无明显差别(P>0.05)。ATF6免疫荧光密度值与C组相比,SFO组增加(P<0.05),STO组、STS及SFS组无明显差别(P>0.05)。4.Bip、CHOPmRNA转录水平与C组相比,STO组、SFO组及SFS组增加(P<0.05),STS组无明显差别(P>0.05)。ATF6mRNA转录水平与C组相比,SFO组增加(P<0.05),STO组、STS及SFS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3%七氟烷4小时吸入较2小时吸入对认知功能下降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2.不同时长3%七氟烷的吸入引起大鼠颞叶脑区Bip、ATF6、CHOP不同程度表达上调,提示七氟烷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颞叶神经元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