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适配体的筛选与诊断价值评价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难治疗的关节运动性疾病之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有较高的致残率,患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RA的治疗时机与预后息息相关,早治疗的预后残疾远远低于晚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减少或预防随之而来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RA的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检测,但在早期或者不典型的RA患者中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因此,寻找灵敏度、特异度更高的新血清标志物并建立新的诊断方法成为该病诊断及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拟采用RA血清为生物样本,通过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RA高特异性血清核酸适配体。利用该适配体分离提取靶蛋白,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为该靶蛋白成为RA血清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从而为建立新的、高效的RA诊断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及结果:1.ssDNA文库与引物的设计、合成及对称PCR条件优化文库及引物的设计:ssDNA适配体序列全长为90 nt,两端为含有引物结合位点的18 nt固定序列,中间随机序列为54 nt,上下游引物分别为P1、P2。对称PCR条件优化:在PCR反应体系中,通过改变循环数(8、10、12、15、18、20)和退火温度(54℃-60℃之间)优化对称PCR反应条件。确定对称PCR扩增反应最佳循环数为12个循环,最佳退火温度为56.4℃。2.适配体库筛选以健康体检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混合血清为反筛物质,进行3轮反向SELEX。随着筛选轮次的增加,与反筛物质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逐渐减少,达到除去大量非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的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混合血清为正筛物质,进行正向SELEX筛选,随着筛选轮次及筛选压力的不断增加,亲和力较弱的寡核苷酸片段被去除,筛选至第9轮时,获得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特异性适配体库。3.适配体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筛选得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特异性适配体库委托生工克隆测序,克隆后随机挑取30个克隆子进行测序。适配体同源性分析:利用DNAMAN V5.2.2软件进行适配体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0个克隆子中存在12条重复序列,无共同保守序列。最终确定共有18条特异性适配体,分别命名为Rheumatoid Arthritis Aptamer 1-18(RA-Ap1-18)。适配体二级结构预测:利用DNAMAN V5.2.2软件进行适配体序列二级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8条适配体均为不同形式茎环结构,推测这种不同形式的茎环结构可能是与血清靶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4.适配体亲和力和特异性分析采用荧光光度法分别检测适配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亲和力检测结果显示:解离常数Kd值均已达到nmol/L水平,其中适配体RA-Ap5、RA-Ap10、RA-Ap13、RA-Ap14、RA-Ap17、RA-Ap18显示出较高的亲和力。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适配体RA-Ap5、RA-Ap18对正常血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强直性脊柱炎血清和银屑性关节炎血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亲和力和特异性分析结果初步确定,适配体RA-Ap5、RA-Ap18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特异性血清核酸适配体。5.靶蛋白的制备及初步鉴定用适配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方法,分离、提取得到的靶蛋白,经过SDS-PAGE法纯化得到电泳纯制品,其分子量分别约为25 KDa及25 KDa-32 KDa之间;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在28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证明靶物质的蛋白质化学属性;适配体RA-Ap5提取的靶蛋白电泳条带单一,分子量大小在25 KDa左右,适配体RA-Ap18提取靶蛋白有两条条带,其中一条分子量大小在25 KDa左右,另一条分子量在25 KDa-32 KDa之间,说明两条适配体均可以结合25 KDa靶蛋白,提示:(1)25 KDa左右靶蛋白具有两个特异结合位点。(2)RA-Ap5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作为靶蛋白潜在的检测试剂。6.靶蛋白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评价适配体RA-Ap5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适配体,根据适配体与靶蛋白结合后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间接检测靶蛋白的含量,即靶蛋白含量∝空白对照与适配体和靶蛋白结合后荧光强度的差值,建立相应的靶蛋白荧光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靶蛋白含量与空白对照荧光强度值-适配体与靶蛋白结合后荧光强度值成线性相关(R~2=0.97),适配体最适用量为8 pmol/μl、血清用量为20μl,检测范围:19.41 ng/μl0.9,表明该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大样本检测评价结果显示:靶蛋白荧光检测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88.54%、准确为83.85%,较小样本检测均有所下降;该方法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AUC为0.871(0.7
其他文献
“虎诃紫”颗粒剂是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以及联合抑菌试验,筛选得到的由虎杖、诃子、紫花地丁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剂,通过最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最佳颗粒剂制作工艺以及质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手术方式预后预测模型,为手术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一种重要的遗传现象,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因此剖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对全
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可影响多种元素的界面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磷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水解过程是影响其形态转化及界面再生的关键机制。本论文针对乌梁素海冰封期较长的特征,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菌,系统开展了非冰封期与冰封期该菌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异化还原的影响研究,同时探讨了异化还原过程中AEP、NaG6P、ATP等3种有机磷的水解机制,对深入理解磷-铁界面行为季节差异及生物影响机制,丰
第一部分基于常规MRI图像的影像组学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目的]研究基于常规MRI多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哺乳动物和禽类易受其感染,人类弓形虫感染率也非常高,世界平
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种植物,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在世界饮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从种质资源角度着手,研究不同种质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
本研究主要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4头自然分娩、体重相近、34月龄的断奶西门塔尔犊牛。犊牛随机分为4组:工程菌组A、屎肠球菌组B、复合菌组C以及对照组D,且每组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牛。其中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工程菌组A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屎肠球菌组B饲喂基础日粮+屎肠球菌;复合菌组C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和屎肠球菌的复合菌(复合菌中工程
背景:在乳腺癌发病的过程中,肿瘤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仍是乳腺癌治疗中最大的难题。因此,研究并寻找肿瘤转移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非常有必要。RNA结合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