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王是蜂群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蜂群繁衍的主要任务,但其正常生产一年后生殖能力便开始下降,如何用简便方法培育优质蜂王亟待解决。本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等组成部分。为了寻找中蜂最佳育王方式,本试验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免移虫与人工移虫条件下王台接受率、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等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定卵巢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蜂王腹部卵黄原蛋白基因(Vg)和转铁蛋白基因(Trf)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移虫育王比较,免移虫育王的幼虫期王台接受率显著偏低,但蜂王腹部Vg基因表达量显著更高,两种育王方式培育的蜂王个体指标、卵巢管数及Trf基因表达量间差异不显著。为了探索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的两种酯类成分甲基棕榈酸酯(MP)和甲基亚油酸酯(ML)对蜂王质量的影响,采用人工移虫法培育蜂王,对60-63h幼虫王台内蜂王浆注射1μL酯类让幼虫吸收,浓度分别为0.0%、0.1%、1.0%、10.0%。结果表明:甲基棕榈酸酯对初生蜂王质量无显著影响;0.1%甲基亚油酸酯对初生蜂王质量无显著影响;1.0%甲基亚油酸酯可显著降低蜂王初生重、胸重及其腹部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10.0%甲基亚油酸酯显著降低蜂王的各项形态指标、卵巢管数及其腹部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甲基棕榈酸酯和甲基亚油酸酯对蜂王Trf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免移虫育王与人工移虫育王比较对蜂王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Vg表达量更高,而幼虫接受率偏低。在蜂群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劳动力,仍可选择采用免移虫育王方式代替人工移虫育王。甲基棕榈酸酯和甲基亚油酸酯在人工育王过程中的使用,并不能达到提高蜂王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