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免移虫育王和幼虫信息素的两种酯类对蜂王质量的影响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王是蜂群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蜂群繁衍的主要任务,但其正常生产一年后生殖能力便开始下降,如何用简便方法培育优质蜂王亟待解决。本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等组成部分。为了寻找中蜂最佳育王方式,本试验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免移虫与人工移虫条件下王台接受率、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等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定卵巢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蜂王腹部卵黄原蛋白基因(Vg)和转铁蛋白基因(Trf)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移虫育王比较,免移虫育王的幼虫期王台接受率显著偏低,但蜂王腹部Vg基因表达量显著更高,两种育王方式培育的蜂王个体指标、卵巢管数及Trf基因表达量间差异不显著。为了探索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的两种酯类成分甲基棕榈酸酯(MP)和甲基亚油酸酯(ML)对蜂王质量的影响,采用人工移虫法培育蜂王,对60-63h幼虫王台内蜂王浆注射1μL酯类让幼虫吸收,浓度分别为0.0%、0.1%、1.0%、10.0%。结果表明:甲基棕榈酸酯对初生蜂王质量无显著影响;0.1%甲基亚油酸酯对初生蜂王质量无显著影响;1.0%甲基亚油酸酯可显著降低蜂王初生重、胸重及其腹部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10.0%甲基亚油酸酯显著降低蜂王的各项形态指标、卵巢管数及其腹部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甲基棕榈酸酯和甲基亚油酸酯对蜂王Trf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免移虫育王与人工移虫育王比较对蜂王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Vg表达量更高,而幼虫接受率偏低。在蜂群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劳动力,仍可选择采用免移虫育王方式代替人工移虫育王。甲基棕榈酸酯和甲基亚油酸酯在人工育王过程中的使用,并不能达到提高蜂王质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养殖规模的扩大,氟中毒这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已经由原来的地氟病区开始向非氟病区蔓延扩展,饲料氟中毒对畜禽业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前国内
本论文研究了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人工瘤胃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以及日粮中添喂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消化代谢
本文研究了四川境内不同产地、不同季节银合欢枝叶,银合欢枝叶、种子、荚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及含羞草素含量,并考察了氨化对银合欢枝叶营养成分及含羞草素含量的影响,且为进
本文在控制样品水分为10-11%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粗蛋白含量呈正态分布与均匀分布对傅立叶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影响,以及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是否能建立低蛋白类原料氨基酸模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