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分布及其变迁——以《诗经》十五国风为线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诗经》,对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被进行初步研究。试图还原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植被状况,进而探寻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两种驱动因素对于植被分布和变化带来的作用以及程度,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植被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活动对于植被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对于植被并非仅起负面作用,也具有保护促进的方面。对于周秦时期而言,关键在于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被情况如何?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二者谁对植被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些,将在本文逐一阐述。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时空界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梳理相关学科的研究进程以及研究成果。同时,展示文章的行文顺序、结构框架,提出研究目的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主体。为了行文的完整性,分别研究《诗经》之前时期、国风时期和秦国“农战”政策实施后三个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条件的分布与变化。 第二章主要探讨《诗经》产生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被。涉及到植被历史的发展以及石器时代、夏商时期该流域的植被条件,反映出人类活动对于植被的作用,主要还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和交通沿线进行。 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论述《诗经》十五国风的植被情况。本章整理每个国风所涉及的植物,并将十五国风分为三大区域。按区域整理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植被条件,并结合自然因素,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第四章主要探讨“农战”政策在秦地实施后自然植被的变化。对比自然过程、人类社会发展两种驱动因素给植被带来的影响,显然还是以自然作用为主,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作用,是在逐渐增强。 整理分析有关内容后得知,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条件的分布和变化,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以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主。人类活动的影响范围是以点—线—面的形式发展。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是综合分析和结论部分。其中,综合分析是纵向对比自然条件、人类初级活动和政策实施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对于植被的影响。结论是本文的最后部分,包括现有结论和若干难点及不足,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本文是开展历史环境变迁与重建研究工作的一种初步尝试,目的是对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被分布及其变迁状况,做出新的整理和研究。经过整理分析,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本文将《诗经》十五国风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根据对植物的统计和整理,我们可以得知木本植物中以桑为最多,草本植物以蒿属植物为多。东部地区的植物无论是从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还是水生植物数量来看,都远小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植物数量丰富,介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 而且,东中部地区草本植物都略多于木本。西部地区的植被几乎是最好的。木本、草本和其他水生、藤本植物的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木本植物数量最高,超过了草本植物。是三个地区中唯一一个木本植物超过草本植物的地区。 2.关于《诗经》中记载的典型植物类型“平林”和“中林”的解释,笔者认为他们是大同小异的森林。平林是以林冠线的平直为主要特点,林相为单层的森林。中林则是指林冠线相对平林层次更多的混交林,落脚点是在混交林方面。它是冠线、层次分明的混交林。 3.对照十五国风中植被情况,秦国应是属于西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良好的植被条件,秦国“农战”政策的实施,无疑会对当地的植被带来影响。笔者认为,人类活动对于植被的影响并非只对森林而言,草原也是被影响的对象。以秦国来说,“农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原、草地植被。所以,不能仅将森林变迁列为植被变化的标准,考虑人类活动对于草原的影响是必要的。同时,人类活动程度对植被的影响是双面的。人类活动是破坏和保护并重。
其他文献
传奇探险家埃里克·辛普顿最早发现了珠峰南侧的登顶路线。并与好友比尔·特尔曼携手前行,探索的脚步遍及非洲、印度、喀喇昆仑山脉等地。为了向这两位传奇探险人物的探险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为探究干旱和增强UV-B辐射对3种胡枝子(美丽胡枝子、二色胡枝子、牛枝子)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正常生长(CK)、干旱胁迫(D)、增强UV-B辐射(U
融江流域位于广西的北部,与湖南、贵州毗邻,包括三江、融县(今融安、融水)、罗城、柳城、龙胜五县。近代,随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融江成为湖南、贵州、广西、广东交往的重要通道,商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服务是一门新的学科。文章利用文献研究分析方法和其他科学的方法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特
1949年4月底,丹阳计划出笼,该计划将上海的报纸分为六类,并制定了每类报纸的处理办法。其基本精神是停掉所有的既有报纸,建立一个全新的以党报为核心的新政完全掌控的报纸体系。5
1928—1930年的西北大旱灾是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之一,它对西北地区的民生影响极为强烈,但是不同地区灾害的表现和影响又各有差异。在陕北地区,灾荒是从1923年就开始的,而它的影响又
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俄侨大量涌入中国东北,作为俄国国教的东正教也在中国东北迅速的传播开。东正教以中东铁路为中心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东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