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4月底,丹阳计划出笼,该计划将上海的报纸分为六类,并制定了每类报纸的处理办法。其基本精神是停掉所有的既有报纸,建立一个全新的以党报为核心的新政完全掌控的报纸体系。5月底,三野占领上海,军管会的接管活动随即展开,报纸方面的工作由新闻出版处负责。
对于和国外没有瓜葛的大报,新政权措施果断,没收一些设备资财。夹杂在这些报纸中的私人资本,也几乎都被无偿没收。这些报社的员工中,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如报差、茶房几乎一经接管就被遣散,记者、编辑等因为政治上不可靠留用的也不多,技术工人则大多被留用。那些规模很小的私人小报,新政权没有采取直接介入的办法,而是通过不发登记证、勒令停刊等方式让他们自行关闭,自行处理财产设备与员工问题。对于外国人的报纸,新政权也没有采取直接的接管或军管的手法,而是设置重重障碍,让这些报纸知难而退,自己关门、最终退出大陆。保留下来继续出版的几张报纸也被新政权通过种种操作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并最终被新政权完全吸纳进体制之内。
在处理旧报纸的过程中,新政权汲取了很多资源,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熟练工人等等。新政权将这些资源进行了一次集中分配,即将分散在许多家报纸的人力物力进行精简,然后科学地分配给少数几家新政权的舆论单位。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没收过来的资源来一次大规模的优化组合,从而为新的报纸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新政权没用多少时间就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全新的新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