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汤剂的茵陈蒿汤组方药味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组成茵陈蒿汤的茵陈、栀子、大黄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1)分别制备茵陈标准汤剂15批,栀子、大黄饮片标准汤剂各23批,测定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HPLC指纹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计算共有峰定量峰面积,采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TOF/MS)技术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对标准汤剂进行量值传递规律分析。(2)收集不同企业生产的茵陈配方颗粒28批、桅子配方颗粒和大黄配方颗粒各21批,测定HPLC指纹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计算共有峰定量峰面积,采用Q-TOF/MS技术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配方颗粒中存在的与各自标准汤剂对应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别通过共有峰数及峰面积比值、指标成分比值,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对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进行综合质量比较。结果:(1)茵陈饮片和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别标定共有峰17和16个,共有峰数量传递率94.12%。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了共有峰中的1-咖啡酰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1,3-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13个成分,在茵陈中首次检测到了咖啡酰奎宁酸葡萄糖苷和黄酮二糖碳苷芹菜素-6,8-C-二葡萄糖苷,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新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超过100%,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分别只有49.31%和25.13%,提示标准汤剂制备过程中有机酸类成分可能发生了相互转化,绿原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 1,3-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平均转移率分别为31.36%、28.36%,其余成分平均转移率在50%~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9.76%。茵陈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了标准汤剂中的14个,配方颗粒中的成分平均含量与标准汤剂差异较大,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标准汤剂的41.67%,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43.11%,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则分别为139.44%、98.33%、119.04%、78.88%,提示在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等原因,相关成分在进一步转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茵陈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能明显聚为两类,不同企业生产的配方颗粒也基本能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因子分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表明,茵陈配方颗粒的质量明显次于标准汤剂。(2)栀子饮片和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别标定共有峰26和24个,共有峰传递数92.31%。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了共有峰中的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基栀子苷、Ixoside、鸡矢藤次苷甲酯、Jasminoside B、绿原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芦丁、异槲皮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槲皮素15个成分。在梔子中通过质谱数据与文献及化合物库数据比对,推测出9个新化合物,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栀子标准汤剂成分转移率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测定的栀子中的成分均为水溶性成分。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和鸡矢藤次苷甲酯的平均转移率超过100%,山栀苷的平均转移率接近100%,栀子苷平均转移率为80.43%,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平均转移率较其他成分较低,为48.48%、40.64%。推测原因水煎过程中温度较高,色素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导致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较多。其余成分平均转移率在50%~70%之间,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栀子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了标准汤剂中的20个,配方颗粒中的成分平均含量与标准汤剂差异较大,桅子苷的平均含量为标准汤剂的31.78%,羟基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值为13.20%、14.03%,但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高达85.85%,提示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等原因,相关水溶性成分进一步转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栀子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能聚为四类为宜,两类颗粒剂、两类标准汤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表明,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明显次于标准汤剂。(3)大黄饮片和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别标定共有峰32和28个,共有峰传递数87.50%。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了共有峰中的没食子酸-4-O-β-D-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O-桂皮酰-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1-O-没食子酰-2-O-肉桂酰-β-D-葡萄糖苷、番泻苷A、1,6-二-O-没食子酰-2-O-肉桂酰-β-D-葡萄糖苷、1-O-没食子酰-6-O-肉桂酰-△-D-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1,2-二-O-没食子酰-6-O-肉桂酰-β-D-葡萄糖苷、6-甲氧基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26个成分。在大黄中通过质谱数据与文献及化合物库数据比对,推测出6个新化合物,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没食子酸的平均转移率超过100%,为233.00%。游离型蒽醌的平均转移率低,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分别为1.41%、1.90%、3.66%、13.70%,但大黄酸平均转移率为37.31%,5个游离型蒽醌合计平均转移率为11.03%,8个结合型蒽醌合计平均转移率为44.04%,推测原因标准汤剂制备过程成分发生转化,蒽醌类物质转化为鞣质。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3.26%。大黄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了标准汤剂中的23个,配方颗粒中的成分平均含量与标准汤剂差异较大,大黄酸平均含量为标准汤剂的33.41%,但其他4个游离蒽醌的比值均超过100%,最大的大黄素甲醚为366.86%,而5个游离型蒽醌合计的比值又为64.29%,其原因是标准汤剂中大黄酸的含量占比较高;配方颗粒中8个结合型蒽醌除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外,其他7个比值均超过100%,8个成分合计的比值为147.42%;2个鞣质类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平均比值分别为34.32%和74.07%,提示在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等原因,相关成分在进一步转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能聚为两类,但配方颗粒同标准汤剂间部分有交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表明,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明显次于标准汤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与同种肌源性干细胞联合注射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为临床干细胞与中医综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学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D大鼠的乳鼠提取肌源性干
使用LS23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粒径进行了测量,运用矩阵计算公式对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参数(平均值、分选系数、尖度、偏度等)进行了计算,并对沉积物粒径的分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数学方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保护地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该病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用菌落生长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在黑
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难掩其赝品泛滥、拍假假拍猖獗、拒付盛行等诚信缺失的阴影,而诚信的缺失业已成为制约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客观、公正、
自从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量呈爆炸式成长,而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和即时性,成为我们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今,互联网已经代替传统纸媒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新闻信息,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2008年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不仅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也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活跃的离岸市场对货币国际化作用巨大。虽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Overseas Demand of RMB,下文皆简写为ODOR。其中M_0层次的ODOR简写为
民族学研究展现了橡子在狩猎采集者生计中的重要作用,橡子利用同时也是早期农业生计的重要补充,研究橡子的利用对理解农业起源及早期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