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及伦理思考——以“门事件”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带来便利、信息的同时,也打开了“隐私之门”。目前,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日益泛滥,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弘扬人的主体性,保障人格尊严、个人权利的社会背景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伦理学与时俱进的使命。  人类的隐私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的尊严、价值的产生而出现的。隐私权是人类尊严的基础、人格力量的保障、自由绝对必要的条件;没有隐私权,其他权利就无从保障,自由、民主和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分析网络隐私侵权引发的道德问题。如何在法律和技术等刚性调控手段步履维艰、效果有限的情况下,从伦理角度给网络隐私权保护予以道德力量的支持。这将成为人类社会在网络时代的一个伦理难题。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殊性,对网络隐私权的伦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在学术界对网络隐私问题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在普遍的法律研究之外人手,引入伦理学相关理论,将其上升到伦理道德价值的高度,从而使人们能够从伦理层面对网络隐私权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目的在于为网络隐私侵权的措施制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通过自律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隐私侵权问题,进而促进网络伦理学的健康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门事件”以及相关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的案例分析,运用波特图式分析法探讨网络隐私侵权现状和网络道德问题。这也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点之一。  在内容上,本文分为五章:  一、网络隐私权理论综述。本章主要论述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为后面几章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从“门事件”看网络隐私侵权的特殊性。本章主要是对“门事件”的由来和演变的梳理以及具体的案例分析。从“门事件”切入,为网络隐私权的研究奠定现实基础。  三、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价值冲突。本章旨在分析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博弈和与知情权的博弈,从而提出与网络隐私权保护相关的伦理原则。  四、网络隐私权侵权的伦理反思。本章是本文的重点,从伦理学准则的分析中揭示网络伦理的特性,进而运用波特图式法分析网络隐私权侵权的伦理失范行为,从案例分析中寻找伦理答案。  五、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伦理规范建议。本章先分析美国的自律机制,再借鉴其经验,从规范、自律、教育、法律及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
其他文献
期刊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传媒市场赖以生存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纸不仅要面对同行业间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电视、广播、网络等异质媒体的竞争。这场竞争中,报纸新闻要与异质
一直以来,城市形象的构建与变迁都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形象是构建于人们意识之内或之外的形象,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和隐喻。但是随着不断的城市化的发
介绍了盱眙电厂复杂环境下大型厂房拆除爆破的设计及施工。采用提高铰支点的位置、每根砼立柱由下往上阶梯微差延时起爆和梯段装药等技术措施,爆破拆除获得圆满成功。所有被保
期刊
网络时代,公民的参政议政方式和政府的执政方式悄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民众则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商讨国是、建言献策、匡扶正义,政府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了解社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面临着新生的网络视频所带来的挑战,电视媒体仍有着属于自己独立的受众群,它与网络视频共同占领着受众市场,二者有交集也有独立。   为了使电视媒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