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作为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普遍出现在儿童早期。从全球范围看,当前自闭症的患病率不断攀升。2020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关报告显示美国自闭症患病率高达2%。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当前自闭症患病率为1%,也就是说我国自闭症儿童每年大约增长20万左右。但是随着自闭症儿童逐渐增多,现阶段医学领域无法探明自闭症患者的致病原因且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案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社工通过走访特殊教育学校和自闭症儿童家庭,结合相关数据和资料发现现有社会资源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较为有限,自闭症儿童恢复的可能性不高。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是儿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恢复和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现阶段自闭症儿童的出现往往对整个家庭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家庭成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很多家庭由于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往往被压垮并导致分离,必然无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恢复。因此社工认为相比着手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解决当前自闭症儿童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提高自闭症儿童家庭本身的能力更为有效。本研究以自闭症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以提升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为工作目标。将生态系统理论与华许的家庭抗逆力模式进行充分结合,在社会生态视角下理解和运用华许的家庭抗逆力过程模式,重新建构了家庭抗逆力提升的实务介入框架,充分重视家庭内部系统及家庭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基于此,社工分别从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三大模块着手提升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进而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和成员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压力进行缓解。在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结束后,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进行评估。评估表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华许家庭抗逆力模型而重新构建的家庭抗逆力实务介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激发家庭内部活力,促使家庭实现正向、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发展新形势的转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广大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广大农村社区得到了广泛的探索研究。但是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起了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传统农村社区结构不断调整的大变革中,农村社会的征地拆迁、干部微腐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与这些问题相伴而生的基层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自闭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激增,自闭症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方式不断被提上日程,我国的融合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虽然近年来各省份积极推行“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办法,倡导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来保证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但特殊儿童时常面临着被校方劝退、被普通学生辱骂欺凌的困境。那么社会工作者作为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整合力量,要勇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肩负起科学助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大责任。本
网格化治理是当前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格化概念的广泛应用,网格化治理可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治理模式、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的优势日益凸显。江苏省Z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出社会综
随着我国的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进行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程序,减少办事流程,科学化地提高管理水平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浙江省于2018年在省内各级政务审批服务中心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为了了解“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推行的现状以及实施效果,本文选取杭州市X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无缝隙政府理论、流程再造理论,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该区在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过
家庭常常被我们被看作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系统,家庭中的每个个体对于这个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有着重要支持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在家庭里得到他人的温暖与支持,所以我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最后的避风港,家人是我们最后的依赖。诚然,家庭是充满温暖和幸福感的,是给与我们力量的源泉。可是,如果家庭充斥着的都是冷漠与矛盾,这个家庭是否还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家庭“冷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古代乡村远离政治中心,极易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有效治理乡村历来为统治阶级和有识之士所重视。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实行保甲法,在乡村建立严密的治安网络,以期实现维持乡村秩序的目的,却遭到强烈抵制,同时期的蓝田乡绅吕氏转化治理思路,着手编订《吕氏乡约》。《吕氏乡约》言简意赅,通篇洋溢着吕氏兄弟的治乡理念,成为他们实施乡村治理活动的文本依据。《吕氏乡约》的乡村治理思
民间信仰场所治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新时期,如何完善对民间信仰治场所治理,进一步引导发挥好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使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关于民间信仰场所的治理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依据,各级地方政府也缺乏权威性的治理模式样版。所以,对民间信仰场所治理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瑞安市
近几年来,我国禁毒斗争局面稳中向好,现存的吸毒人数也在不断下降,吸食毒品的人数增长势头逐步减缓,治理毒品滥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毒品问题也随之恶化蔓延,与我们国家相邻地区的贩毒团伙向我们不断渗透毒品,且我国的毒品滥用人数的规模依旧比较大,网络社交的发展,使得吸毒活动从线下到线上隐蔽性逐渐增强,针对青少年的新型毒品不断被贩毒分子研制出来,具有超强的伪装
重组家庭在当前时代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家庭类型。相对于核心家庭来说,重组家庭拥有更加复杂的家庭网络,因而更容易产生关系冲突。而重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也更加脆弱:重组家庭中,存在继父子女关系、继母子女关系、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中的两到四种,如果任何一个亲子系统的双方不能在磨合后建立良好关系,家庭亲子系统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引发整个家庭的不适。本文重点关注了重组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笔者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
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思想现状复杂,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内典型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西方话语输送的重要工具,“普世价值”思潮已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指导思想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梳理、治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揭橥其本质和危害,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纷繁复杂的思想现状正本清源。作为一种思潮的“普世价值”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演化出的结果和产物。希腊化时期的“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