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弥短篇小说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弥是当代苏州作家群里独具创作个性的女作家,她不仅对短篇小说写作有独特创作理念,而且具有清醒文体意识。她专注于短篇小说的写作和革新,其创作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等诸多国内奖项,还屡次被中国小说排行榜收录。叶弥的短篇小说,极具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其小说文体更具有独特性,在当代小说家中别具一格。本论文旨在以叶弥的短篇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细读出发,力图对叶弥短篇小说进行总体把握和系统分析。本文试从短篇理念、审美内涵、文体建构、叙事艺术、价值意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第一章主要解析叶弥短篇小说观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首先,认为叶弥的生活经历、个性对短篇小说的审美内涵、文体建构、叙事策略形成了影响;其次,通过对叶弥短篇小说的题材来源和创作手段分析,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取材贴近现实但写法上具有现代意味,认为她是一个关注现实又具有现代主义精神的作家。第二章主要深入解读叶弥短篇小说的审美内涵层面。通过阐述其小说的三种情感模式:反常的情爱、诗意的情爱和悲惨的情爱,认为叶弥善于抓住小说内在的情感流动来进行创作;叶弥的写作贴近生活,作品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切入口,关注现代人的窥视心理和生存困境,挖掘出生活表象背后的本质内核;此外,对人的关注引发叶弥对人性的深度观照,作品极力呈现了物欲熏心对人性的冲击和异化,同时叶弥又虚构了“花码头——白菊湾”空间,通过批判现代人性的变异、塑造理想人物,表现出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文学追求。第三章主要探讨叶弥短篇小说的文体建构。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短篇小说理论,认为叶弥短篇小说取材上大多采用了“横截面”式手段,以生活的片段构建故事;小说情节的组织上注重巧妙地设置线索,并注意以留白艺术扩充文本的叙事空间;小说叙事上的节制则源于含蓄、不确定性的结尾和阻断技巧的熟练运用。第四章主要分析叶弥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结构上,叶弥的短篇小说多数采用了线性结构,同时尝试了其他类型的小说结构模式;视角上,选择以全知叙事讲述故事,非常善于在一篇小说中进行视角的灵活转换;语言上,叶弥善用日常的口语,用词节制、朴素,兼具幽默、反讽形成的趣味性,和淡雅、诗意的品格。第五章则对叶弥短篇小说的文学史价值进行定位。在前文对叶弥短篇小说的审美内涵、文体构建、叙事策略的分析之上,肯定了她的短篇写作精神,并认为她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特立独行的小人物形象,创作呈现出重建人的精神性的文学追求;她的现实主义“小叙事”写作策略和兼具细腻、硬朗的文体风格,对当代短篇小说写作形成了启示;最后,论文评价了作家评论介入的写作特色对文本的损益效果,辩证的对叶弥短篇小说进行文学史的定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六朝志人小说为研究语料,以品评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描写与数据统计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六朝志人小说品评类型做穷尽性调查,试图将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宋代词人作于巴蜀地域的词,创作主体按籍贯分为巴蜀籍与非巴蜀籍。而在众多男性巴蜀词的对比下,宋代女性词人所作的巴蜀词独具特色,她们笔下的词是女性情感
为了提高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调查了我校汽车工程相关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情况,分析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规范
小微企业自身蕴含着巨大的动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小微企业群体存在的融资困境始终是其健康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在我国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及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各金融机构都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拓展小微金融领域,将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提升到了企业战略层次。因此,对于重庆银行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把握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显得尤为重要。既有文献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
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史上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创者。《青史演义》是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小说。本文对《(青史演义)补充本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人社局以推进'金蓝领'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35万,占
柯九思是元代中后期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天历二年于奎章阁任鉴书博士,与虞集、揭傒斯等同为奎章阁的代表人物。“自许才名今独步,身后遗
性别心理对于作家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周立波小说阴柔的艺术风格与“女性化”创作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立足于此,阐述了周立波小说创作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化”艺术特
林纾的《春觉斋论文》是近现代重要的文章学著作。该书在总结、借鉴前人观点、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写作实践所成。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归纳出许多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而
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企业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