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航天、航海、航空领域常用的控制器件电液伺服阀和导向器件挠性陀螺中广泛地使用精密弹性元件作为力敏单元获得反馈信号。这些弹性元件的刚度参数对相对应的控制器件、导航器件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不仅对其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其刚度特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这类弹性元件的几何形状较复杂,并且加工误差和材质变化均会影响到刚度值,因此生产中是通过测量的手段来保证刚度指标。随着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密弹性元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以弹簧管为代表的该类弹性元件的刚度精密测量技术对增强国防实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弹簧管刚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国内弹簧管刚度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为了展开对弹簧管刚度测量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本文根据弹簧管的设计指标成功地研制了能够实现自动加载、多点测量,并可自动地输出刚度曲线的刚度测量系统。为了提高测量系统测量的精度,在测量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粗大误差判别法。该判别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数据累加生成的方法,通过削弱测量数据的随机性,突出趋势项来寻求数据规律。该判别法对测量数据少或者难以寻求统计规律的测量过程尤为有效。其次,为了解决新型号大刚度值弹簧管刚度测量中重复测量精度差的问题,从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入手,在分析测量系统中误差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测量系统中各环节的弯曲变形以及环节间的接触变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齐次坐标变换和矢量链法建立了弹簧管的变形与传感器实测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误差补偿模型。实验中发现在测量封闭链中测杆与弹簧管之间的接触变形是影响重复测量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两者之间的接触特点的基础上,考虑接触表面形貌建立了接触力学模型和协调接触方程,并用数值法求解接触参数。再次,根据大刚度弹簧管的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弹簧管刚度测量方法,在原有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专用夹具与变形测量机构,直接在弹簧管的头部测取弹簧管发生的角变形,可以避免上述中的各环节的变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对新的测量装置的误差分析和大量实验可以证明新的测量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大刚度弹簧管的重复测量精度。最后,本文对弹簧管刚度测量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变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大,台板的弯曲变形的影响在其次,而其余环节的弯曲变形的影响则很小。另外,实验还表明,随着弹簧管刚度值的增大,变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随之增大。在对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比对实验中发现,对于大刚度值弹簧管,使用新方法会获得较高的重复测量精度,而对小刚度弹簧管的影响不大。本文通过对不同试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效率和重复测量精度,为该类弹性元件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