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民族散居化日趋明显,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在促进城市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以及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现有的660余座城市中,居住着8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1/3,并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如何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平等权益,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尤其是民族工作部门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理论指导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原有的民族政策,需要制定新的民族政策法规,需要更新和完善城市民族工作的各项机制。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机制是城市民族工作机制的组成部分,是专门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工作机制,因此,对于有效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和谐问题,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本文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下,以当前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建立和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机制的观点。以期在理论服务于现实,理论指导现实的原则下,为民族理论学科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现实问题提供一点思路。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求做到四个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典型个案研究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抽象归纳法,文献综述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总之,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利用大量资料,针对目前城市民族工作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机制的影响因素作详细论述。希望能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