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特殊的强烈天气系统。TC形成预报由于在广阔的洋面上缺少可靠的观测,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年夏天热带洋面都有上百个以上的热带扰动发生,而只有十分之一才能发展为台风。故对于台风生成客观预报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填补国内空白,也可为防台减灾赢得足够的决策时间。首先,本文通过新的大尺度背景分类结果,将热带气旋大尺度背景分为赤道辐合带、季风槽、东风波、热带对流层上部槽和斜压性扰动五种。并对在此基础上的各类TC在形成时间、地点、强度、尺度、登陆我国情况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ITCZ类型每月都有可能形成TC,季风槽登陆我国的情况最多,东风波登陆我国的情况次于季风槽,斜压性扰动的生命史最短。其次,对1995-2004年西北太平洋大尺度背景下形成的热带气旋,从大尺度背景参数方面进行讨论,找出热带气旋形成当日的不同参数要求。本文在前人得到的重要大尺度参数(SST、200-850hPa纬向和经向风垂直切变、中层相对湿度、200hPa散度、CAPE)工作基础上,加入预报员实际经验得到的重要参数(925hPa散度、低层相对湿度、850hPa涡度、850hPa涡度趋势、850-925hPa水汽场、底层涡度三日变化趋势、中层相对湿度三日变化趋势),发展一个西北太平洋上可行的大尺度判据。即在不考虑权重的情况下,满足一定范围的大尺度参数,则认为TC有可能形成。针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分别得出不同的判据条件。最后,为了检验大尺度判据对TC形成的预报效果,首先与实际情况对比,做确定性预报;然后,设计了气候方法,使用BS评分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五年独立样本检验,气候方法与实际情况的平均BS为0.1482,大尺度判据方法与实际情况的BS在0.0902-0.1332之间,认为所设计的针对不同区域的大尺度判据较为合理,能够拟合出大部分的TC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