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褐霉素对冬枣的保鲜效果及机制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枣老少咸宜、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及食疗价值,素有“枣中极品”的美称。但冬枣感染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青霉属(Penicilliun expansum)等病原菌后,会引起黑霉病、黑斑病、红斑病、青霉病等病害,造成其贮存期极短,通常情况下仅为3-5d,这一问题严重限制着冬枣产业的发展。在冬枣采后保鲜应用中,使用化学药剂后会造成果实,尤其是果皮上的残留。由于冬枣采后即食,食用部分包含果皮,很容易随皮食入残留药物,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所以选择高效、低残留且天然、安全的保鲜防腐药剂对整个冬枣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金褐霉素(Aureofuscin)与纳他霉素(Natamycin)具有极为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纳他霉素是一种高效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天然、低毒的特性使其在水果保鲜上也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但其在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使用依赖于进口。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烯类生物防腐剂只有金褐霉素,来源于天然真菌发酵、对多种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将其与纳他霉素的抑菌谱对比后可以发现,在抑制青霉、单孢枝霉、黑根霉等水果病原菌时金褐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而酵母菌、青霉、根霉等都是冬枣的病原菌,故推测金褐霉素会对冬枣有很好的保鲜效果。金褐霉素无色无味,不会对产品的感官评价产生影响。在油脂和水中极难溶解,被人食入后不被吸收,直接随粪便排出,所以具有极大潜力被开发成为新型的高效、低残留、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剂。而且作为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烯类生物防腐剂,金褐霉素对冬枣的保鲜应用研究,对冬枣产业,乃至整个食品工业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又可以填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烯类防腐剂的空白。本试验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金褐霉素对冬枣主要致病菌——青霉菌、链格孢属的抑菌作用及常温和冷藏两种温度条件下药剂处理对冬枣的防腐保鲜作用,并检测金褐霉素保鲜冬枣的残留动态及其急性毒性,从而为金褐霉素对冬枣的保鲜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金褐霉素对冬枣主要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100μl(0.624mg-ml-1)金褐霉素溶液对青霉菌的抑菌直径为3.7cm,对交链孢霉属的抑菌直径为1.95cm;2.相比对照组,在常温、低温(4℃)两种贮藏条件下,使用金褐霉素可以有效防止冬枣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可滴定酸下降,显著抑制了果实转红,减少重量损失和腐烂发生;使用金褐霉素还显著抑制果实丙二醛的增加、维持果胶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保鲜效果良好;低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各指标的衰退均受到抑制,金褐霉素处理辅以低温贮藏,冬枣保鲜效果最佳;3.使用金褐霉素处理后果实残留量较少,仅为1.58 mg·kg-1,且分解迅速,处理冬枣后,枣果残留的金褐霉素常温下半衰期为3.18h;低温下半衰期为4.02h;4.按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推测金褐霉素为低毒物质。
其他文献
利用脱支酶对糊化后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脱支处理,经不同条件的回生处理,可形成不同形态和物化特性的结晶体,通过系列结构剖析研究重结晶过程中脱支淀粉分子自组装行为,结果如
秦宝冬枣(Zizyphus jujuba cv"Qinbao")是从黄骅冬枣中选育出来一种新型鲜食枣,是西安市特有的一个鲜枣品种。秦宝冬枣,个体较大,外观圆润,皮薄肉脆,汁液丰富,酸甜可口,鲜食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服装流行的循环周期不断加速更替。在这个全世界都在寻找时尚的时候,来自古老东方的水墨画美学魅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内
近年来,食用合成色素的滥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已经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对食用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如HPLC、HPCE、ELISA等,虽然灵敏
2016年,我国开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此次改革旨在创新家事案件的纠纷处理机制,以更好地在审判中保护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各法院在试点过程中,建
导电高分子在制备导电织物、智能纺织品、电磁屏蔽服等方面有着潜在应用,其中聚吡咯(PPy)以无毒性,容易合成,稳定性好,电导率较高等优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与金属相比,其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活与生产用电量与日俱增,其中,能源浪费问题是电量损耗巨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输配电线路中的能源消耗,提升电能的高效利用才是现在电力系
从喷涂方法、粉末特性和工艺参数三个方面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组织结构及综合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认为这三个方面综合控制着热喷涂过程中陶瓷相的分解、氧化以
提升公民生态意识,应坚持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合理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民主程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强化对公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我国趋于全球化的转变,中国更加注重文化发展和传承。教育为国之动力,各大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