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价格接受者,农户首先会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预测,然后做出相应的种植决策。那么,引导农户形成“合理”的农产品预期价格,实现农户有序生产或许将会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目标的实现。 首先,本文研究了吉林农安和黑龙江东阳地区玉米预期价格对农户玉米种植的影响,发现玉米预期价格的提高或维持不变对农户投入更多或是相同数量土地或是劳动力生产玉米产生了最主要的影响,说明通过引导玉米预期价格实现农户有序生产的设想具有现实意义。 接着,本文参考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关于预期和心理预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收集了可能影响农户形成玉米预期价格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农户个体因素的信息。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发现玉米去年的预期价格、实际价格、临时收储价格政策、农户户主的性别以及教育水平对两地农户形成今年玉米预期价格产生影响。其中,相比较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而言,去年的玉米实际价格发挥了更直接的作用。 然后,针对如何引导农户形成“合理”的玉米价格预期的问题,本文基于前两部分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蛛网”模型的理论基础,分别研究了玉米市场自发作用和临时收储价格政策在引导农户形成玉米预期价格、实现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 最后,联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本文对市场自发作用和临时收储价格政策在下一阶段引导农户形成玉米预期价格、实现玉米生产所应扮演的角色做了定位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