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LAST系统中的检测、迭代及LDPC码的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基于V-BLAST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的检测技术、硬判迭代接收技术、Turbo接收技术、LDPC码(检测、硬判迭代接收、Turbo接收技术及LDPC码)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发射端预处理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在开环工作模式下,推导了PSK调制迫零串行干扰抵消的精确误比特率解析解,在此基础上优化各发射天线之间的功率和传输速率分配,使得在接收端做固定次序迫零串行干扰抵消的误比特率性能最优。数值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表明,发射端经过如此的预处理之后,接收端的固定次序排序干扰抵消可提供和排序串行干扰抵消相当的性能,而复杂度较排序串行于扰抵消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对信道估计误差的鲁棒性也优于排序串行干扰抵消。本方案如和其它一些提高串行干扰抵消性能的方案联合使用,结合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2.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在硬判反馈迭代时的性能分析。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准静态信道条件下,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在硬判反馈迭代接收时的性能。 ●首先结合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给出了一些基于排序串行干扰抵消的迭代接收方案。 ●接着通过仿真详细分析了卷积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的性能。可以发现:(1)串行实现并行干扰抵消的水平编码性能要优于并行实现并行干扰抵消的水平编码:(2)在性能方面并不象某些文献[118]所述的水平编码要优于垂直编码,它们的优劣取决于接收机的迭代接收方案;(3)当V-BLAST和卷积码结合并在接收端采用硬判反馈迭代时,存在错误扩散现象,这时约束长度短的卷积码性能优于约束长度长的卷积码。 ●最后给出了一种减少错误扩散影响的方案。 3.基于软干扰抵消的Turbo-BLAST接收机的设计。这部分工作包括三部分:第一,提出将关于码字比特的后验概率信息(而不是传统的外赋信息)从外解码器反馈至内解码器,EXIT图定性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表明这样的改进明显地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同时又不增加任何计算复杂度;第二,利用发射信号随机过程的遍历特性,避免了每个符号周期采样时刻都求取软干扰抵消所需要的权向量,而只需要在每一帧中求M次,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复杂度,付出的代价只是性能上的少许损失;第三,通过对outage容量的分析发现,采用干扰完全被消除时接收机性能作为软干扰抵消的性能界是不紧的。 4.LDPC码在多天线环境下的设计。采用基于密度进化的LDPC码设计方法,将不规则LDPC码的设计工作延伸到2发2收多天线信道。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不规则LDPC码码字比特节点生成多项式最高阶次的增加,所设计的LDPC码噪声门限值非常接近香农限。通过仿真比较了本文所设计的LDPC码、Richardson等人设计的LDPC码以及Turbo码在准静态平衰落信道、不相关平衰落信道及相关平衰落信道中的有限码长性能。
其他文献
数学形态学是分析几何形状和结构的数学方法,建立在几何代数基础上,用集合论方法定量描述几何结构的科学,是图象几何特征分析与处理的有力工具,是一种非线性图象处理与分析理
本文从分析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了入侵检测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在现有的基于代理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NMP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
本文在对国内外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及其导航技术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即探讨在室外非结构化环境中以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以DGPS为主要导航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交流的方式和质量均有了全新的需求,因此国内外对视频技术的深入研究掀起了一次新的热潮。视频技术的难点在于数据量庞大,例如大
如何在舰艇内部与战术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准确、及时、安全、稳定、灵活的多媒体通信,是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战术通信系统的结构模型,结合以
蓝牙技术的发展使得芯片的价格逐渐走低,蓝牙技术广泛走入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现实。微机通过蓝牙可以实现与其它数字设备连接以代替有线连接,如何更好地实现微机与数字设备的连
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为我们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病毒爆发、黑客入侵等安全事件正在日益增多,这些安全设备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
本文对下一代网络中的多媒体会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下一代网络中多媒体业务对于呼叫控制能力的功能需
本文主要从应用开发的角度出发,对ACM方案的选择、工程规范的制定、硬件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样机的制作和调试进行了研究,并对北美地区的汽车厂的要求和国内同行业作了比较。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很重要的基于网络的视频流媒体编码技术--可伸缩编码。文中结合空间时间联合可伸缩编码的框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该框架下H.264/AVC空间可伸缩和时间可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