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典型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多模型耦合建模与应用:以甬江流域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甬江水系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杭州湾之南。是宁波市的母亲河,随着宁波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甬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河流水体水质与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较为突出,解析甬江流域污染排放与水体水质响应之间的关系,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服务,需要科学的理解甬江流域水文循环规律,水体迁移转化特点。同时甬江流域的水系组成十分复杂,既有山区河流,也有平原河网,更有感潮型入海河流,迫切需要能够耦合解析各种复杂水文-水动力-水质关系的系统模型。  甬江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的建模,需要联合分布式水文模型,一维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和多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实现该复杂流域水文过程与水体环境的解析与模拟。多模型耦合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模型的特长,耦合的关键是各个模型计算结果间的信息传递与交互。模型的参数率定和耦合形式的优化、不确定分析是耦合过程的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模型的参数率定需要先验的观测数据参与,连续实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模型精度的前提和保障,以连续实测数据的差分序列平稳性假设为前提,提出了利用滑动窗口技术、Dixon检测准则和统计查找表实现序列中异常数据的检测,对异常数据的重构则采用窗口内正常数据集的加权插值结果代替异常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有效检测和重构处理,且充分保留了正常数据的测量结果。  在连续实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甬江流域的地理、土壤和工农业排污数据,通过水文过程的自上而下的特点,将不同模型模拟的水量与水质负荷、浓度信息进行传递,实现各个模型间的耦合。利用L-THIA模型实现流域产水量与面源负荷的测算,利用QUAL2K实现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的水动力-水质解析,对于更加复杂的甬江干流水体,采用了EFDC模型进行了建模与解析。通过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各模型间的耦合效果良好。  最后根据甬江流域的降雨特点,设计了90%的枯水年、75%的干旱年、50%的正常年水文情景,利用模型率定的参数信息实现水体浓度的模拟,并计算出对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与纳污能力,为科学指导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总量控制与污染削减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预编码技术就是在发射端根据已知的信道状态信息,设计一种预处理操作来去除接收信号中天线之间或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做自适应的处理来提升系统的性能。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
近年来,MIMO技术在超宽带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它能够大大提高超宽带系统的容量,但如何利用这些潜在的容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道编码技术就是其主要研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主题之一。医学影像技术使我们可以非侵入地观察人体内部构造和诊断治疗。而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将
现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如果对存在的干扰不做任何处理,整个通信系统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干扰
无源雷达不仅具有可用外辐射源信号资源丰富、隐蔽和对敌隐身的特点,还能有效地解决地物干扰和低空目标探测等难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梳理和总结无源雷达技术的基础上,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中语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语音通信技术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音激活检测技术是许多语音处理系统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