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解构·追寻——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书写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渐成气候并形成强大的气场,女性文学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繁荣景观。女作家话语的表达离不开母性主题,这一时期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开始了对母性话题的重新思考与书写。徐小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员,她塑造了玄溟、若木、吴苗等一批性格丰满的恶母形象,同时,她又未完全对母亲绝望,在批判现实母亲的同时,塑造了一些善良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爱的渴求。本文即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母亲”这一角度切入,对徐小斌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生成与书写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论文首先对徐小斌小说创作的既有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提出研究徐小斌小说中母亲形象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分析了徐小斌母亲观念生成的原因,并对其小说中的母亲类型进行了概括。缺乏母爱的童年经历让徐小斌对现实中圣母的存在产生了怀疑,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传入以及90年代女性作家书写恶母的潮流则成为了徐小斌书写恶母形象的助力。这种怀疑母亲的态度投射在其小说创作中,构成了其笔下圣母与恶母两种相反形象的存在。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恶母形象的文本呈现和恶母性格的形成缘由两方面对小说中的恶母形象进行具体解读。根据母亲自身的行为和女儿对之的态度这一组关系,小说中的恶母形象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敌对之母、伪善之母、变异之母。这些变异、扭曲的母亲及母爱展现了隐藏在光辉形象背后的人性阴暗面,解构了传统母亲的神圣与崇高。细分析,这些恶母并非天生,她们畸变人格、扭曲母性的形成有着家庭、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部分探讨了徐小斌寻找母爱的三种途径:“代替性母亲”的另寻、女儿的自我救赎、回归原始母亲意象。然而,寻母的历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代替性母亲”的怀抱只是暂时的,终究不能替代女儿对生母的深厚感情;改变自我,削去锋芒,以期得到母亲的理解与认同,却又丢掉了真实的自己;徐小斌的寻母之路最后回到了原始母亲的怀抱,得到了短暂地栖息。  结语部分,对徐小斌的母亲观念及其母亲形象的书写进行了总结,并将徐小斌的寻母之路放在八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背景下,探讨徐小斌追寻之路的独特性与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工程设计主要是结构形式的选择和稳定性校核。模袋混凝土沉排施工要求基础表面平整、反滤布铺设平顺无皱、模袋布水下铺设定位准确 ,并要考虑充填过程中
近日,中国首席健康专家、74岁的万承奎教授讲述他的健康“秘方”时提到:“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志海教授说:“长期醉酒对人体伤害相当大,这个比喻是指醉酒对肝脏的伤害不亚于得肝炎。而醉酒的次数多了,就会真的患上肝炎。”  陈志海说,酒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素,如啤酒含有17种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有“液体面包”之称。但是如
通过研究不同颜色滤光农膜大棚对三七种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为三七健康育苗选择适合颜色农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红、橙、黄、绿、青、蓝和紫色农膜搭建三七生长棚,在三
本文通过把“侠”作为小说人物形象的一种类型来分析,试图考察独立人格的形成对武侠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根据武侠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本文把独立人格分为三个层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大力的推进,许多建筑工程疯狂涌现。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使得他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土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性
有人说敲打完胆经后,整天喷嚏不止,不敢再敲了;有人说按摩太冲穴,整天都想睡觉,害怕揉坏了;还有人说推腹后腹泻、金鸡独立后腰痛、拔罐处皮肤奇痒、敲带脉后整日打嗝……各种症状不一而足,令众人害怕,犹疑不决,不知是否还要坚持下去。  其实,这些症状都是身体自我调节过程中的正常表现,通常一两天不适症状就会消失。不过有时也要稍微帮下身体,因为身体原有机制突然被激活,不太适应,就像常年躺在床上的病人突然下地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都在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学会合作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基础教育肩负着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
首先简要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施工竣工阶段以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专
张大爷60有余。他身体一向不错,平时爱运动,每天坚持游泳健身。一次,他在身体已感不适的情况下仍跳入池中“游泳”,结果就发生了意外……     很多老年人,以健康自居,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底数”缺乏必要了解。忽视了随年龄增长,自己身体在老化的客观事实,结果导致上述悲剧发生。什么是“身体健康底数”?应采取哪些相应的保健措施?    ●心搏出量   心搏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输出的血量。随年龄增长,人的心搏
本文采取个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心理和文本两个层面对中国当代文坛三位较富宗教情怀并有相应宗教诉求的作家进行了考察研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导言、正文、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