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问题研究报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地方立法“立、改、废”并举的时代已经到来,地方立法后评估作为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立、改、废”的依据,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手段,已经成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心。近十年来,我国二十多个地区的立法机关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立法后评估的工作,但各地在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方法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至今还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制度。同时地方立法后评估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没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表现在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有待提升,现在的地方立法后评估,立法机关是评估工作的主体,实施机关、社会中介组织和广大群众虽然都不同程度有所参与,但都介入不深,且不具有独立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各地开展立法后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是以定性分析和印象描述为主,定量的评估方法少有涉及;评估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目前我们尚未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渠道或者方式,各方面信息的获取还不充分,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评估结论的采信有待明确,各地对评估结论的采信均未有明确规定,具体做法不统一;评估过程的公开性有待加强,许多地方对评估工作的宣传集中在法规规章评估的立项之初,在动员会上大张旗鼓,可是中间的过程究竟是评什么、如何评,却没有一个同步的报道,一旦形成评估结论就再无声息,大有虎头蛇尾之势。笔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各地立法机关开展立法后评估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建立一套科学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形成由立法机关牵头,实施机关、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复合型评估主体模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按照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和权重,对那些对经济发展或者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并最终以立法机关的名义制定评估报告,作为立法决策的依据。
其他文献
从原始社会的“母权制”到夏商的“牝鸡司晨”再到西周的“牝鸡无晨”,先秦妇女从女权的宝座走下,步入男性主宰的阶级社会,并在男女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差别中,逐步退
炼油企业生产计划分为:长期生产计划和短期详细生产计划。长期生产计划一般是月计划或者季度计划,对于长期生产计划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比如线性规划可成功对实
目的:通过比较3.0TMRI和MSCT两种影像的检查对胃癌检出率准确率和显示情况对比,旨在探讨3.0T MRI和MSCT结合病理结果比较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术前分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兴起,我国传统的高中教育方式凸显出许多弊端,存在“满堂灌”、忽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等问题。本文旨在借鉴课改经验,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高
小儿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是小儿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这两类疾病中80%以上为病毒感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C组腺病毒是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病毒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探究网络构式“A不叫A,叫B”的层级性重命名认知模型。该模型将始源域(正规的汉语表达)和目标域(网络语言表达)从音、形、义、用这四个方面进行跨域映射,找
本文围绕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的自律公式的推导展开,首先就两种主要的推导思路,结合四位研究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进而得出本文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个整体认识。
自从“戏说经典”、“颠覆性解读”成为流行而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后,这些同样源自于课文却经过一番“颠覆”的文本却深受他们的欢迎,甚至以它们为核心,掀起了“国学热”、“清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的改变与突破性的飞跃,在实践领域表现为人们的经济生活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在意识形态领域则表现为审美活动、审美理论的转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行,政府日益退出了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为我国行业协会提供了不少发展空间。作为社会领域的多元治理主体之一,行业协会在完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