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外贸易总额已经位居世界第二。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为206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达25616亿美元,31年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18.1%。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于2009年首次出现下滑态势,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仍保持了22072亿美元的成绩,在全球可谓一枝独秀。与此同时,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从894万人一直上升到1324万,增长48%。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贸受阻,经济增长放缓,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再加上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城市下岗需再就业的人员,每年新毕业学生等,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发尖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的同时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对外贸易对就业的正面影响并不明显,那么,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就业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关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又是怎样的?本文结合我国就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运用1978年~2009年的城乡人口就业人数,进、出口额进行回归分析,对我国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同时将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阶段分析,总结了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结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尝试从贸易角度探索适合我国的就业促进对策,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转型、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章的结构框架、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本文在研读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关于对外贸易就业影响的表述进行了概括和梳理,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凯恩斯贸易乘数理论、有限贸易保护理论到战略贸易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同时对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文章后面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石。第三部分是就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于大量的最新的数据,向前延伸到改革开放伊始,向后一直到2009年,通过回归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对外贸易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究国际贸易在我国5个历史阶段对就业的影响,从而得出其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大国的历史性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得,出口对于就业的负作用是不显著的,但对外贸易总体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有拉动作用的,且这种作用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减弱。第四部分进一步探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五部分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即要积极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积极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就业的可持续增长。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