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股权质押是指以股东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物的质押行为,得益于股权流通性强、价值保障高的独特优势,各类金融机构也乐于进行股权质押交易。2013年证券公司获准可以在场内开展股权质押业务,股权质押凭借其操作简单、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受到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认可和喜爱。但是随着股权质押的频率和比例不断提高,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股权质押下产生的利益侵占行为愈演愈烈,此前资本市场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是指以股东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物的质押行为,得益于股权流通性强、价值保障高的独特优势,各类金融机构也乐于进行股权质押交易。2013年证券公司获准可以在场内开展股权质押业务,股权质押凭借其操作简单、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受到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认可和喜爱。但是随着股权质押的频率和比例不断提高,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股权质押下产生的利益侵占行为愈演愈烈,此前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保千里、北生药业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频繁的股权质押行为下,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关联交易以及关联担保等方式蚕食公司利益,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股权质押下产生利益侵占问题的成因及后果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梳理了股权质押的动机及经济后果的文献,做好理论和文献支撑。然后选取ST冠福为案例研究对象,梳理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接着通过分析该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和关联担保情况的变化来分析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方式,以及股权质押前后侵占程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股权质押下利益侵占的成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研究发现,ST冠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初始动机是出于资金需求,但随着股权质押的频率和比例不断提高,其利益侵占动机逐渐凸显,并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的方式侵占公司利益,其利益侵占行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股股东无法从公司经营中获取高额利润是其产生利益侵占行为的最直接原因,股权质押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使得利益冲突更加严重,同时降低利益侵占的成本,使其利益侵占的动机增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外部审计机构监督作用缺失保障了其利益侵占行为的顺利实施,市场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以及利益侵占行为做出了消极的反应,同时这种利益侵占行为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不利影响,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因此遭到冻结或轮候冻结,导致公司面临实际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双重股权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简单来说双重股权结构就是把企业股票分成AB两类,两类股票虽然股权相同但是代表的投票权不同,这样一来拥有高倍投票权的大股东就可以更容易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科创型企业轻资产高投入的特性决定了其融资方式最好的选择是股权融资,但如果在国内同股同权上市,创始人的股权就会在不断融资的过程中被稀释,同时控制权也会被削弱,而创始人能否把握控制权对于科创型企业
近年来我国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寻找能够激发活力的方式,外部发展——并购往往会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决策失误、并购后不能很好的整合等因素使得并购的成功率始终维持在20%左右。为了规范并购行为,提高并购成功率,业绩承诺应运而生。但是由于业绩承诺缺乏统一的标准,如何让业绩承诺发挥作用成为资本市场需要重新考虑的内容。本文以双向业绩承
近年来,企业将慈善捐赠作为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的慈善捐赠实践起步早、理论研究体系相对成熟,而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实践与理论都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我国企业的逐步壮大,企业慈善捐赠规模与力度增长迅速。企业普遍在日常经营中设有用于慈善捐赠的专项资金,在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中,众多企业更是加大了对社会的援助,彰显了互帮互助、达则兼济天下等的道德理念。但是对于企业进行慈
控制权争夺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的热门话题,我国上市企业控制权争夺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升高,学术界和广大投资者对此颇为关注。引发控制权争夺的动因往往与被争夺企业的市场地位、股权结构、经营现状、控制权分配等密切相关。在我国,控制权争夺发生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往往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权争夺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通常会采取一些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行动,例如:长期停牌、股权质押、恶意收购等。这些行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国有经济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历史使命。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对国有企业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业绩恶化、资源浪费和价值贬值等诸多困境。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发挥非国有资本监督激励作用,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为此
当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作为企业保持竞争活力源泉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重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却常令人担忧。将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进行混合作为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解决方案近年来备受关注,我国正在开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恰好为混合产权是否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