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肠润方治疗气滞津亏型功能性便秘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肠润方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纳入72例气滞津亏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口服肠润方,对照组采取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pH值、杆球菌比例、便秘严重度评分(CSS)及气滞津亏证候量化积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对比与分析,评定肠润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关于菌群失调情况、便秘严重度评分、气滞津亏证候量化积分及症状分布方面均有改善。1)肠道菌群数量、杆球菌比例、pH值变化: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杆球菌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大肠球菌数量及pH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在改善杆球菌比、pH值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乳酸杆菌、大肠球菌及类杆菌数量上不存在差异(P>0.05)。2)CSS情况: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在各项便秘症状及CSS总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排便频率、粪便性质及总积分上存在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余症状改善不存在差异(P>0.05)。3)气滞津亏证候量化积分:经治疗,治疗组在舌象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余症状与总积分较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改善口干喜饮、舌脉象方面无差异(P>0.05);在其余症状、总积分方面,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二者在改善口干喜饮、总积分方面存在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余症状改善无差异(P>0.05)。结论:1)肠润方治疗气滞津亏型便秘近期疗效显著,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2)两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便秘临床症状及气滞津亏证候情况,且肠润方优于聚乙二醇4000散。3)在改善双歧杆菌数、大肠杆菌数、pH值、排便频率、粪便性质、口干喜饮方面,肠润方疗效优于聚乙二醇4000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