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进传感技术精细观测青贮饲料氧胁迫反应与模型检验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贮裹包塑封膜破损或青贮窖开盖后,有氧胁迫导致内部微生物生化代谢速率加快,使青贮饲料内部因二次发酵发生腐败变质。青贮饲料的有氧变质程度可以通过监测内部的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者微生物参数变化来判断,例如异常温升(Tsi)和pH值变化,氧气(O2)和二氧化碳(C02)浓度变化,微生物增长率变化等。基于此,本研究将多种先进传感在线测量技术引入到青贮饲料的加工和存储过程中,实现青贮饲料内部多种生化参数的动态观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前人建立的青贮饲料中温度-氧动态耦合微分系统模型(Pitt-Muck模型)进行了试验检验,通过比较分析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验证了 Pitt-Muck模型对青贮饲料有氧变质风险预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工作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联合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有氧胁迫下育贮裹包饲料变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批准号:GZ888,执行期:2013.11.1-2017.10.31)。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当青贮裹包的塑封膜破损后,饲料内部好氧微生物(酵母菌等)利用侵入的氧气开始进行有氧呼吸迅速繁殖,且释放大量热量,导致裹包内部温度上升。本文在自主研发的温度可视化测量设备基础上,针对裹包塑封膜六种不同的破损情况进行温度测量,实现了有氧胁迫下裹包饲料内部温度场的2D和3D可视化分布。2.在青贮窖开盖饲喂阶段,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暴露面入侵到饲料内部,导致表面饲料发生有氧腐败变质。高容重能够抑制氧气的入侵,降低内部有氧变质的风险。本研究创新性研制了一种基于圆锥指数仪的容重3D可视化测量设备,能够准确评价青贮窖的压实质量。3.氧气(02)和温度(Tsi)是决定青贮饲料内部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将氧电池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嵌入青贮饲料内部,成功实现饲料青贮阶段和卸载阶段不同位置处氧气(02)和温度(Tsi)的原位在线动态观测。4.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氧胁迫下饲料内部氧气(02)和温度(Tsi)数据对Pitt和Muck建立的温度-氧动态耦合微分系统模型(Pitt-Muck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试验测量结果和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表明:Pitt-Muck模型能够对青贮饲料有氧变质过程进行风险预测。5.国际上首先观测到青贮饲料“打嗝”现象。即青贮饲料中会出现负压吸氧现象,产生原因是青贮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CO2),并且部分被饲料内部水所溶解,相对外部大气压形成一个负压,导致更多氧气侵入饲料内部,表明青贮饲料的氧化变质风险比原先预期的更大。
其他文献
燕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Heterodera avenae是一类固着型植物内寄生线虫,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是世界范围内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可以通过分泌一系列效应因子到植物细胞中促进寄生,而植物也会启动防御反应来抵御线虫的寄生。本论文着眼于燕麦孢囊线虫效应因子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影响以探索其与寄主的互作过程。采用烟草瞬时表达系
硬骨鱼类作为免疫进化的节点低等脊椎动物,同时出现了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目前仍缺少有关鱼类关键免疫分子晶体结构及代谢通路的实质性研究。CD8分子是T细胞递呈抗原的共受体分子,在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2是T淋巴细胞在经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功能,在机体的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硬骨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比如胚胎发生、组织器官的发生以及形态建成等。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在植物各组织器官中形成梯度分布,从而调控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生长素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极性运输需要依赖于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家族作为生长素外向转运载体(auxin efflux carriers)在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许多PIN蛋白在细胞
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是一种专性寄生卵菌,在分类上属于卵菌门,霜霉目,霜霉科,单轴霉属。由葡萄霜霉菌引起的葡萄霜霉病(Grapevine downy mildew)是危害葡萄最严重的病害,每年都会对葡萄以及葡萄酒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通过种间杂交、倍性诱变、转基因等手段不断的尝试改良品种以提高葡萄对霜霉菌的抗性,但是霜霉病依然在各个栽培品种中发生
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香气物质,也是葡萄酒香气的重要的组分之一。本研究从产物水平和转录水平探索了产地因素、整形方式、果穗光照条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降异戊二烯产生的影响。对比东部(昌黎)和西部(高台)两个产地,我们发现:类胡萝卜素合成在转色前期和转色期的显著加强,VvDXS和VvGGPPS的协同表达以及VvPSY的较高表达,与类胡萝卜素积累正相关。在类胡萝卜素下游代谢中,在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持续不断地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实行抗源多样化,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黑麦是小麦的近缘属,是改良小麦抗病性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波兰的六倍体小黑麦品种Sorento对小麦白粉病生理小种E09、叶锈病小种PHT及条锈病小种CYR32均表现免疫。然而,关于Sorento抗病资源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未有报道,因此,发掘和利用Sorento中的抗病基
白菜类蔬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包括许多重要的蔬菜和油用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蔬菜的营养品质。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某些硫甙及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有害。因此,有效控制硫甙组份能够提高白菜类蔬菜的营养及经济价值。硫甙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侧链延伸及侧
本研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UAE)葡萄果浆中脂肪酸的方法,分析了 ’赤霞珠’葡萄果实膨大期(PS)、转色开始(V)、转色结束(AV),和采收前两周(PH)果穗全摘叶(LR)、半摘叶(HLR)和挪叶(LM)处理对果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穗曝光增加了果际有效光合辐射(PAR),全摘叶和挪叶处理增加幅度大于半摘叶处理,待果实成熟时,除膨大期全摘叶降低脂肪酸含量外,其余处理均提高脂肪酸含量,特
牛属于单胎动物,每年只产一犊,若能应用有效的方法使牛妊娠并分娩双犊,则可大幅降低其饲养成本。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肉牛只重视优质后代的繁殖,故其双胎受到了生产者的青睐;而奶牛随着对高产性状的选育,其双胎率也不断提高,故养殖者不得不面对双胎较高比例的流产、难产、胎盘滞留等事实。美国肉牛研究中心(US Meat Animal Research Center,U.S.MARC)已开展双胎选育与饲养管理等方面
本研究为了评估转基因Bt稻米(含有Cry1Ab蛋白1.64mg/kg)作为主要能量来源饲料的安全性,以两代高近交系五指山猪为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了 360天和420天的饲喂实验,进而建立人类食品安全评估动物模型。根据饲喂转基因(GM)稻米或非转基因(Non-GM)稻米,第一代(f0)代)28头3月龄五指山猪被分为GM组(fDZM组:n=7;f0ZG组:n=7)和Non-GM组(f0FM组:n=7,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