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研究高山峡谷区农村居民点的信息提取与布局优化,对其土地整理、精准扶贫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茂县东兴镇为研究区,以Landsat8、Sentinel2、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山区居民点识别提取研究,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和布局优化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从光谱特征、遥感派生数据特征、纹理特征、几何特征及地形特征等方面研究不同遥感影像上的地物特征,建立居民点提取规则模型,实现研究区居民点提取。(2)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法,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居民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其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8、Sentinel2、GF-1遥感影像的居民点提取结果总体精度分别为75.77%、78.01%、85.40%。GF-1遥感影像在山区的居民点提取结果较为理想。修正后,可满足后续研究需求。(3)从东兴镇的地形、道路、河流和耕地等方面,引入地形位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分布指数,对其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兴镇地形位指数位于[0.45,2.07]之间。其中,在[0.77,1.09]之间,农村居民点景观分离度较小、分布指数较大、分布面积较广,是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区域。在对道路、河流、耕地距离分析中,东兴镇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布随距道路和耕地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河流对东兴镇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小。总体上,东兴镇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距道路和耕地较近的区域。但其分布较为分散,空间分布形态较差。(4)从地形、区位、基础公共服务和居民点规模四个方面选取8个评价因子,利用AHP决策分析法计算其权重,建立东兴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东兴镇农村居民点分布适宜性在中部地区最高。越往北、南方向,其适宜性越低。在以村为单位的区域中,存在多种适宜分布区域及多种适宜性等级的居民点。适宜分布区、较适宜分布区和基本适宜分布区面积为39479945.04m~2,占东兴镇土地总面积的48.38%;而分布在这三种适宜性区域的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为631248.66 m~2,占东兴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94.04%。对现状居民点而言,中等适宜性居民点数量最多、面积最大,面积为384729.49m~2,比重为57.18%,说明该镇居民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5)结合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引入加权Voronoi图法,对东兴镇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东兴镇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应以重点发展型为重点发展方向,以优先发展型为主要选址区域,充分挖掘内部整理型居民点潜力,拆迁合并型应向中级或高级居民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