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回归、VAR模型等分析方法,考察了1996年以来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包括全球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研究了国际因素对中国PPI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OECD产出缺口、进口价格指数和石油价格等国际因素对1996年以来中国的PPI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仍然强烈的存在着。并且,由于2005年后世界经历了一轮波动剧烈的周期,国际因素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PPI的影响甚至变得更强烈了,以至于中国的供求因素对于中国PPI的影响在模型中已变得不显著。随后,本文又证实了在国际因素的影响下,以PPI为衡量的中国通胀对国内产出缺口的敏感度在下降,而其对进口价格的敏感度则在上升。在考察了国际因素对PPI的影响之后,本文又利用VAR模型证实了中国的PPI是中国核心CPI的格兰杰原因,并大致估算了PPI向核心CPI的传导系数。PPI向CPI的传导效应表明,对PPI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国际因素,可以通过这一传导链条同样影响到CPI。在现实经济中,PPI和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两个最重要指标,国际因素能对这两个因素产生影响表明,1996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已不完全由自身的总供求水平或产出缺口所决定,而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经济形势。这一结论实际上表明,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政府想要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管理通货膨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即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变得更平坦了。本文还对2005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和政府管理通胀政策的现实案例做了介绍。案例中的事实充分表明了在国际因素制约下政府紧缩政策的失效,以及紧缩政策带来的巨大代价。由此得出了本文的政策启示,即在国际因素不利于通胀治理,并且汇率政策的隔绝作用又有限的情况下,应考虑通过发放实物补贴等方式缓解通胀的影响,而不再一味追求强行抑制通胀。作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还研究了中国PPI和CPI的构成权重,中国核心CPI的估算方法以及产出缺口和通胀预期的HP滤波估计等问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前,社会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社会动员虽然不再是执政方式,但仍然作为执政党的固有职能体现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建国以来社会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正> 长期肌肉注射,容易形成皮下硬结,特别是注射青、链霉素的患者,更为多见。症见局部皮下硬结、或红肿、疼痛、等等。长期以来,对由于肌肉注射形成的皮下硬结多依靠热敷,但
卓越教师培养是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主题,以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为目标.本研究针对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师教育课程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提高电力系统电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局面
作为21世纪生物学与医学发展的新趋势,生物医学信息学是医学信息学与广义上的生物信息学的融合,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
针对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底板裂缝和地下室整体上浮的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施工降水、利用结构自重与施工期间的浮力消除措施相结合,对广州海珠区某高层住宅楼地下
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透析过程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