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国内外常用危重患儿评分系统来评价重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但目前尚无针对院间转诊患儿疾病严重及死亡风险的评估系统,本研究拟通过对转诊入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危重症患儿死亡有关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拟建立危重症患儿转诊72h死亡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转诊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为模型组和验证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危重患儿72h转诊死亡风险模型,根据模型中最小回归系数(β)为除数,其他β为被除数,相除后取整得到各变量对应的分值。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和H-L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分辨能力及准确度。结果:(1)基本情况:共纳入802例符合条件患儿,随机对患儿进行分配,模型组535例,验证组267例。802例院间转诊患儿中,男童613(76.43%)例,女童189(23.57%)例,转诊后72h内死亡23例(2.87%);模型组与验证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转诊医院级别、转诊前科室、机械通气、是否儿童专业转诊团队、转诊原因、转诊距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2)单因素分析:与危重患儿72h转诊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客观原因转诊(OR=8.61,95%CI:2.44~30.37)、非儿童专业转诊团队(OR=3.91,95%CI:1.11~13.75)、转诊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OR=34.53,95%CI:11.49~103.74)、TPEWS评分升高(OR=6.54,95%CI:2.45~17.49)、转诊过程中使用药物(OR=4.70,95%CI:1.34~16.56)、转诊距离(100-200 Km)(OR=2.87,95%CI:0.62~8.91)、转诊距离(>200 Km)(OR=3.27,95%CI:1.12~9.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危重患儿转诊72h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客观原因转诊(OR=5.30,95%CI:1.33~21.12)、非儿童专业转诊团队(OR=4.29,95%CI:1.05~17.44)、转诊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OR=14.31,95%CI:3.73~54.98)、TPEWS评分升高(OR=5.06,95%CI:1.60~15.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重患儿转诊72h死亡风险模型由客观原因转诊、非儿童专业转诊团队、转诊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TPEWS评分升高4项组成,以客观原因转诊的β=1.74赋值为2分作为参照,将非儿童重症转诊团队、转诊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TPEWS评分升高分别赋1、3和2分,分值范围0~8分;(5)在模型组中危重患儿转诊72h死亡风险模型以3分为最佳临界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778~0.964),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8.24%、72.39%、9.49%、99.47%、0.61;在验证组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00~1.00);经统计学分析两个ROC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Z=0.33,P>0.05)。(6)在模型组及验证组中进行H-L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组2=2.03,P=0.95;验证组(2=1.33,P=0.98)表明简化转诊72h死亡风险模型的预测死亡与实际死亡相符合,拟合性较好;(7)风险分层:根据临界点3分进行风险分级,模型组中478例(89.34%)为低风险儿童,40例(7.48%)为高风险儿童,高危儿童与低危儿童死亡比例10(25.0%)/7(1.46%)(2=50.73,P<0.001);验证组中250例(93.63%)为低风险儿童,17例(6.37%)为高风险儿童,高危儿童与低危儿童死亡比例4(23.53%)/2(0.80%)(2=37.44,P<0.001);总评分>3分为高风险,且评分越高,发生死亡的风险越高,≤3分时为低风险。结论:危重患儿转诊72h死亡风险模型由客观原因转诊、非儿童专业转诊团队、转诊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TPEWS评分升高4个项目组成;经内部验证该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和拟合性,能较好地区分高危死亡风险和低危死亡风险的危重转诊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