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研究--以CLHLS(2014)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性急剧加强,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特征,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与此同时,失能老人群体规模与日剧增,照护需求持续上升,日常照料服务是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服务项目,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保障老年群体尤其是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亟需予以关注。失能老人在失能后的社会支持情况是保障其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利用的现状,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研究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失能老人这一主体出发,为了解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利用情况,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4年的数据研究我国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本文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失能老人的个体特征层面、照料者支持层面、家庭支持层面、社区支持层面和政府支持层面这五个层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另外,还深入分析了当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时其子女特征对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是否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状况以不满足为主,失能老人对不同日常照料服务项目的需求不同;(2)不同个体特征的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失能老人比农村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发生率高,自评个人经济状况越好的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的发生率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的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的发生率越高,失能等级越高的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发生率越低;(3)照料者支持、家庭支持和政府支持均在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社区支持却处于缺位状态,未能对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产生显著影响;(4)子女照料支持的作用最为显著,由子女照料的失能老人的需求满足的发生率最高,同时,子女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对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满足有显著影响,当照料者在照料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愿意的态度时失能老人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发生率较高;(5)我国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失能老人的个体特征以及政府支持对于农村失能老人以及西部地区失能老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满足的影响更为显著。
  建立完善的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体系任重道远,本文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改善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现状。一是应加强对失能老人的政策扶持,减轻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照料服务质量,进一步依托社区发展整合型的照料服务,满足失能老人多样化的照料需求,为了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压力,发展专业化的照料者队伍;三是突破城乡壁垒和区域壁垒,因地制宜供给照料服务,促进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非认知能力对个体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和社会行为的重要作用已不断被认识。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是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与儿童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探究家庭投入因素对儿童青少年非认知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据此,本研究围绕“家庭教育投入如何影响子代非认知能力发展”这一问题,选取湖北省13县市的2117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探究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期望。一方面,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家庭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上占有量的相对缺乏,往往会形成累积效应影响至下一代,出现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另一方面,家庭背景较好的青年人在进入社会前就拥有了相对更高的地位和更优质的资源,因而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家庭背景较差的青年人也因此认为社会缺乏基本的公正,失去了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努力的信心。这些问题引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激增,“垃圾围城”现象频发。不断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既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又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是阻碍我国城市长足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生活垃圾治理刻不容缓。当前我国主要采取露天堆放和填埋等末端垃圾处理方式,引发了二次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垃圾分类能够改善垃圾处理工作“重末端,轻前端”的局面,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学位
本研究是基于乌干达的扶贫计划,在乌干达瓦基索地区进行了关于乌干达脱贫的研究。研究目标包括:找出扶贫计划对改善瓦基索地区农村人口生活的影响;确立扶贫计划在改善瓦基索地区农村人口生活方面面临的挑战;探究腐败对乌干达贫困的影响,并找到执行扶贫计划的有效方法,以改善乌干达的生计。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设计适用于从中选择总体人群或部分人群的情况,从中收集数据以回答研究中感兴趣的问题。  研究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养老服务需求,“智慧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那么,智慧社区环境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完善供给?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研究旨趣所在。  本文的框架结构涵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包含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重要概念界定及阐释、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创
学位
互助养老是当前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解决养老难题的战略性举措,它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类现有及潜在的养老资源,推动多方力量之间的协作,特别社区居民的行动,为养老服务供给提供新思路。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互助养老呢?  合作生产理论最核心的行动主体便是政府与公民,主张通过两者之间的合作生产行为,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与互助养老的内核完美契合。基于此认知,本文结合合作生产
学位
目的:实行医保基金省级统筹,促进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实现人人有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保费在省级范围内的公平有效分配,是顺利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的前提与基础。国际上早已将风险调整机制用于医疗保险保费分配领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国际上风险调整支付模型的演进与发展规律,对比研究了广泛使用的DCG、ACG以及CRG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CFPS调查数据
学位
我国作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无疑会给家庭、社会和政府带来很大的困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机能不断地退化,老年人会有更高的失能风险,再加上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421”家庭结构使得独生子女承担的家庭照护能力不足,社会上的照护资源也是严重短缺,那么只有建立一个稳定专业的长期照护体系才能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
学位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日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问题。本研究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提出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策略。  本研究以
实现全民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指导思想,中国政府于2016年10月正式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层面出发,《纲要》对未来10多年我国在健康领域的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战略规划。其中,《纲要》提出将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