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来自晋语区方言的证据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构词在词库内进行的词库论基本假设,本文对晋语区方言中形态与音系-语义的交互进行考察,提供证据表明应该根据构词词基的不同来划分词库内构词的不同层面,并提出针对晋语区方言的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  关于词库层面划分参考的标准,词库音系学内部存在两种假设,词缀驱动的分层假设和词基驱动的分层假设。之前有学者采用标准词库音系学词缀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来研究汉语中形态与音系交互,但深入的探讨后发现并不可行,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将研究对象转向汉语方言,对晋语区方言中形态与音系、形态与语义之间的交互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晋语区方言多样化的构词手段、构词与音系的密切交互,使之成为生成语法研究汉语当中词的推导过程的优质素材。就本文所分析的三种方言而言,构词手段既有串联式的加缀法和复合法,还有非串联式的重叠构词法和变韵变调构词法。在构词与音系的交互方面,盘上话中存在两条上声变调规则,一条受音系条件控制,一条受形态条件控制;平遥话根据变调模式的差异可以区分两类构词过程;神木话中轻声语素受*LL这一制约条件的影响产生调域的交替,双音节词的轻读受到声调韵律凸显度的制约。  在理论方面,本文将 Giegerich(1999)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理论与词内语段理论相融合,对前者加以修正,一是吸纳词内语段理论的语段推导思想,二是放弃词根层面与词层面之间“词根→词”的转换操作。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以词库论的基本假设为理论前提,分布形态学框架下的词内语段理论声称自己否认词库论,主张构词与造句采用相同的生成机制,但是这两种理论对词层面结构的音系-语义推导过程的理解一致,两者互相兼容。改进后的词库分层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本文所讨论的三种方言当中不同类型的词在语义和音系上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差异。  在具体分析上,与标准词库音系学侧重词缀的音系表现来划分词库层面的做法不同,本文兼顾词的音系表现和语义特点。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三种方言当中的构词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A.所造之词的语义组合性;  B.所造之词的音系表现;  C.构词规则的能产度。  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方言当中构词与音系、构词与语义的交互支持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同时也支持词内语段理论关于内层形态( Inner morphology)和外层形态(Outer morphology)的区分。证据主要包括:  (一)在这三种方言中,根据所造之词的语义特点和音系特点,可以区分两类构词过程,一类构词过程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差,应用的音系规则缺乏音系动因,词缀存在多个语素变体,构词的词基既有黏着词根,也有词,多数构词过程能产度较低;另外一类构词过程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强,应用的音系规则具备音系动因,构词的词基均为自由词,这些构词过程均高度能产。这两类构词过程的差异符合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和词内语段理论的预测。  (二)部分词缀具有双重的语义-音系表现,如前缀“圪-”、后缀“-儿”,这些词缀在标准词库音系学词缀驱动的分层模式中难以处理,因为会出现同一词缀分属两个层面的问题,然而这些词缀的双重性为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提供关键证据。这些词缀的双重表现表明,应该根据构词的词基来区分不同的构词层面,同一个词缀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构词层面上与不同类型的词基(词根或词)合并,因而具备双重的音系-语义表现。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晋语区方言词库内的分层模式:形态操作音系拼读语义解读词根层面词根作为词基单语段[√+x]xP[√P+x]xP一个音系域音系规则不自然语素变体例外较多特殊语义:词缀、词根协商解读词层面词作为词基多语段[xP+y]yP[xP+yP]xP多个音系域音系规则自然无语素变体组合语义:词缀、词基语义相加。根据词基形态范畴的不同,晋语区方言词库内存在两个构词的层面,词根层面和词层面。在词根作为词基的构词层面上,加缀构词体现为词缀与未范畴化的词根直接合并,基础复合词体现为未范畴化的词根合并后形成的复合词根与音系上非显的功能中心语直接合并。词根层面构成第一个可以送至音系和语义模块进行拼出的语段,循环式音系规则在该层面循环应用,该层面生成的词往往体现出非组合性语义和较为晦暗的音系结构。在词作为词基的构词层面上,词缀与已经范畴化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合并,该层面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强,音系结构比较透明。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一)基于汉语方言中的构词现象讨论生成语法关于形态与音系-语义模块的接口问题,提供证据来证实或证伪生成语法提出的关于形态与音系-语义之间互动模式的理论假设。  (二)提出针对晋语区方言的词库分层模式。基于本文提出的晋语区方言词库分层模式,本文所分析的三种方言在构词与音系-语义交互上的异同可以得到直观的反映,它们共有的一些构词操作在所属层面、能产性、触发的音系过程上的差异都可以在该分层模式中得到体现。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本文提出的词库分层模式作为参考,一方面验证该分层模式在其他汉语方言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对其他方言词库内的构词格局作出描写和解释。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稳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为英语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近年来,我国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因此,更加需要高素质的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最主要的成就是被马尔科姆·考利称为“约克纳帕塌法”的世系小说,《八月之光》
一般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工具论是当今学界最流行的语言观。然而,语言研究和认知发展至今,时代要求我们突破语言工具论,建构语言本体论(ontology)。综观学界,比较流
关于语境以及翻译与语境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甚至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只关注翻译所涉及的文本,而将文本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割裂开来,因此它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文学巨匠,他是美国南方文学以及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福克纳以其气势磅礴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饮誉世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