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诞生为全世界的证券市场敲响了警钟,也为我国监管机构提供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国外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及内部控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以及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的暴露,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外的公司其他内部信息。而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正常有序运营发展的基石,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监管机构开始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对自身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内部控制披露的契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解,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对外传递出公司处于良好的控制环境下的信号,使其区别于其他公司,从而提高股价,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公司自身经营业绩,符合公司长远利益。而投资者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不仅能对公司的内部职能分配、治理结构和战略方向加深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了解其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以及会计信息是否在薄弱的内部控制环节中被加以人为操纵,从而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可信,并衡量会计信息在自身决策中的利用程度。这样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本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因此,会计信息是否能够客观的反应公司的情况,与其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性和有效性息息相关。在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的情况下,人为失误或串通舞弊都能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扭曲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使得市场对其企业价值的判断偏离真实水平。而我国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是否能够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决策有效信息?我国资本市场上内部控制信息能否被有效的传递给投资者,来降低了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一信息是否能用来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是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对公司价值的解释程度?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本文将对这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从国情出发来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进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第一章引言本章介绍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简单叙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之间的联系,说明本文研究的要点以及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成本、缺陷分类、缺陷后果以及所带来的市场反应的研究作出了评价与总结。发现学者们从研究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到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从不同方面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但很少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会计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然后又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大多数学者研究某类会计信息对企业价值的反应程度,例如盈余信息、账面价值、净资产收益等,但少有研究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以及内部控制的改善能否能够对价值相关性带来影响。最后对国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关系研究进行了评述,发现国内缺乏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能够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的有效研究。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从基本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噪音信息理论推导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内在关系。得出结论,投资者得到了公司进一步的信息,他们不仅能够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了解到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更能通过公司内部控制的结构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控制良好的地方,从而选择性的接受公司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其投资决策更加理性,资本市场有效性得到提高,使股价更能体现出公司的价值。在我国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其披露的信息是否具有决策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四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我国的制度背景和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情况作出概括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使得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深化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第二,内部控制缺陷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作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其并不具体,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很多公司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并不愿意将自身的负面信息传递给市场。第三,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上市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花钱进行第三方独立机构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由于资金有限、盈利不足等原因,邀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将增加企业的负担。然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关系作出理论分析,发现在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爆发后,市场发现仅仅是企业账面信息披露还无法满足对企业契约执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而市场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传递信号行为的判断,来捕获相关信息,并对此作出反应,这类反应在整个资本市场上表现为股价的变化,因此内部控制信息自然会被用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优劣的重要参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给予投资者一个能鉴别其他信息的方式,如果公司存在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信息披露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投资者,那么投资者会充分的相信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所体现的会计信息,并且放弃掉相悖的其他证据不足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估计和前景预测,并作出投资决策。第五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本章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2年之间的内部控制披露数据,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并通过实证的方法检验我国证券市场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关系,并针对实证结果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第六章结论根据前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总结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监管机构制定后续政策提供参考,第一,在我国监管机构发布一系列政策后,无论是以自评报告的形式还是以审计报告形式,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量逐年上升。第二,随着政策的普遍适用和上市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单纯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不能为会计信息提供足够的保证性。第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意味着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以及对会计信息行为的几率较大,因此其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可靠性较低,降低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第四,我国监管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将内部控制缺陷粗略的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但给予了上市公司太多的自由空间,使得其分类不具有可比性和参考性,有辨别能力的投资者愿意选择相信自己对内控缺陷影响的判断。第五,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整改虽然需要上市公司付出相应的成本,甚至可能降低其账面盈利,但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创新性的研究,得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同时总结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希望之后的研究者能够在相关研究中不断完善,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