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大学生正念和冗思的人口学差异;(2)探讨大学生正念、冗思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冗思反应方式量表(RRS)、自尊量表(SES)、幸福感指数量表(SWB)、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湖南省某重点高校5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来分析正念、冗思和心理健康相关关系,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探讨正念对冗思的预测作用,以及冗思在正念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1)正念和冗思在所选择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2)正念与冗思、心理健康消极维度(焦虑、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r=-0.19,p<0.05;r=-0.33,p<0.01;r=0.40,p<0.01),正念与心理健康的积极维度(自尊、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49,p<0.01;r=0.26,p<0.01;),冗思与心理健康消极维度(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r=0.40,p<0.01),与心理健康积极维度(自尊、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28,p<0.01;r=-0.30,p<0.01);(3)正念部分因子(“描述”、“不评价”和“有觉知地行动”’)进入正念对冗思回归方程(R2=0.34,p<0.001);(4)冗思在正念对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大学生正念和冗思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婚姻状况等不存在差异;(2)大学生正念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水平越高,个体心理越健康;(3)大学生冗思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个体越多冗思,心理健康水平越低;(4)大学生正念与冗思呈显著负相关,并且正念部分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冗思;(5)大学生正念可以通过减少冗思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对其起到调节作用。图2幅,表11个,参考文献9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