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存在盐渍化土地及水域,其所在地区降水量不足,地下水位不高,蒸发作用较强,地下盐分上升,致使其所在地区土壤和水体环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紫根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拥有较强的净化水质的特点,且繁殖能力强,分布广,经济成本低廉,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北方亦可做一年生栽培或保护越冬,其研究多集中吸收重金属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在耐盐碱性及绿肥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紫根水葫芦为研究材料,通过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的NaHCO3和NaCl胁迫下紫根水葫芦植株的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单项指标耐盐碱系数(ω)进行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计算,进而综合评价紫根水葫芦的耐盐碱性。同时,以中度盐碱土为材料,将紫根水葫芦做成绿肥,探究其对于盐碱土是否存在改良作用和效果。通过测定在不同浓度紫根水葫芦绿肥下盐碱土的各种性状指标,利用单项指标改良盐碱土系数(α)进行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计算,进而综合评价不同浓度紫根水葫芦绿肥对中度盐碱土的影响。以期为其丰富水体植物景观、改善水体环境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紫根水葫芦在20 mmol·L-1 NaHCO3浓度下的水溶液pH值最为平缓;在低浓度NaHCO3溶液中(≤40 mmol·L-1),相比CK,紫根水葫芦的形态学指标呈现增长或无显著影响情况;在高浓度NaHCO3溶液中(≥60 mmol·L-1),紫根水葫芦形态学指标显著降低;且当胁迫程度超出紫根水葫芦自身调控阈值,所测得的渗透调节剂含量、酶活性和叶绿素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NaHCO3胁迫对紫根水葫芦的光合参数影响显著,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及试验处理时间的延长,紫根水葫芦的Pn呈持续下降的趋势,Ci、Tr和Gs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光合作用主要受到的是非气孔限制。综合分析,紫根水葫芦具有一定的耐NaHCO3能力,能正常生存在不超过40 mmol·L-1 NaHCO3浓度的水体中,且能改善低NaHCO3浓度下的水体pH值。(2)在低浓度NaCl(≤50 mmol·L-1)胁迫下紫根水葫芦的水溶液pH值下降;在高浓度NaCl(≥75 mmol·L-1)胁迫下紫根水葫芦的水溶液pH值上升。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50 mmol·L-1),相比CK,紫根水葫芦的形态学指标显著增长,促进紫根水葫芦的生长;在高浓度NaCl溶液中(≥75 mmol·L-1),紫根水葫芦的形态学指标呈无显著增长或下降的趋势。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所测得的紫根水葫芦渗透调节剂含量、酶活性和叶绿素的最大值逐渐向低浓度NaCl偏移。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50 mmol·L-1),相比CK,紫根水葫芦的Pn和Gs先上升后下降,在高浓度NaCl溶液中(≥75 mmol·L-1)时,紫根水葫芦的Pn持续下降;紫根水葫芦的Ci在初受胁迫时均小于CK,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整体上升;Tr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在初受到NaCl胁迫时,紫根水葫芦主要受到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随着累积逆境到达一定程度时(浓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紫根水葫芦主要受到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低浓度NaCl(≤50 mmol·L-1)可以促进紫根水葫芦的生长代谢,紫根水葫芦可以存活在不超过75 mmol·L-1 NaCl浓度的水体中。(3)紫根水葫芦绿肥对中度盐碱土的改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同浓度的紫根水葫芦绿肥均能在一段时间内(35天)显著降低中度盐碱土的土壤容重、土壤全盐含量和pH值,并且能显著增加中度盐碱土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综合分析,紫根水葫芦绿肥能有效改善中度盐碱土的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形成,有助于盐碱地植株的养育与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