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由于HIV的高度变异,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目前血清学诊断和社会防控是控制HIV传播的主手段。研究表明,HIV的中和抗体和特异血清标志主要位于包膜蛋白Env上,对于HIV包膜蛋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多种表达系统进行的。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两种表达系统对HIV膜蛋白进行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CG对HIV gp160蛋白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和疏水性及潜在糖基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aa511-aa537,aa679-aa703肽段是gp160中最强的疏水区域,可能影响蛋白的可溶性;构建了强疏水区段缺失的gp160突变体,在酿酒酵母中表达,获得可溶性较好的rgp160△12蛋白,且呈现为糖基化的三聚体形式,对于HIV阳性血清尤其是早期感染的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提示其可能应用于HIV各类诊断试剂的价值。
利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gp120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结果表明,N端缺失60aa的表达量最高,而N端缺失90aa则不能表达,提示N端氨基酸的分布情况对于gp120的表达和/或分泌途径有显著的影响;分泌表达的rgp120较大肠杆菌来源的gp120,对HIV阳性血清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其可能较好地模拟了gp120的天然表位构象。
利用多尺度的发酵条件摸索,获得了酿酒酵母胞内表达和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的高密度发酵工艺,经过纯化方法的优化,rgp160△12和rgp120蛋白的最终有效表达量分别约为10mg/L和30mg/L,从而为HIV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