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惯习与翻译策略选择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史书之一,它记述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同时开创了中国纪传文学的先河,深受国内外读者和汉学家的喜爱。国内外对《史记》研究和英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翻译了《史记》中的80卷,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的《史记》英译本。受中国外文局委托,杨宪益夫妇于1941年开始翻译《史记》,前后共翻译了31卷,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皮埃尔·布迪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迪厄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学理论,并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中。根据翻译社会学中的惯习理论,翻译活动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和误译四个方面对华兹生和杨宪益的译本进行了对比,根据惯习理论,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总结和分析,重新审视社会因素对翻译的作用,希望为中国典籍走出去有所助益。研究发现,包括译者的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意识形态和目标读者在内的外部环境塑造了译者的翻译惯习,而译者惯习则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具体来说,基于其教育背景,主流诗学和意识形态,华兹生认为翻译的第一要求是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因其将目标读者定位为普通读者,所以便产生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惯习。在这一惯习的作用下,华兹生在翻译过程中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具体表现在:一,极具感染力的译入语词句选择,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词汇和语句的补充注释;二,按照西方史实文学的谋篇布局,对《史记》进行大规模的体例调整;三,过于强调译作的文学性。而与之相反,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等社会因素让杨宪益产生了中国文化惯习,而在这一惯习的作用下,杨宪益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具体表现在:一,在翻译过程中追求与原文本的对等,语言风格平实,较少采用注释;二,保留原文本的纪传体结构,并未对原文本进行大规模的体例调整;三,强调译作的忠实性。
其他文献
改善我国土壤贫瘠区域土地质量,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亩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特点与方法研究,分析了靖边县土地整理项目(144.0100hm2)设计目标值及实际完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对项目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综合效益评价为第一层级,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第二
汉语专用动量词是现代汉语中极具特点的一类词语,在日常交际中运用频繁,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而蒙古语中的专用动量词比较少,在蒙古语中仅仅用一个удаа就可以表示汉语中大部分的专用动量词。两者呈现的是一对多的关系,且汉语动量词在语序和用法上要比蒙古语的复杂得多,这对蒙古国学生来说学习汉语专用动量词时自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蒙古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专用动量词时产生的偏误,通过检
二十世纪以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主—客”二元认识论在哲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此影响下,中西翻译学界有学者是以这种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来解读翻译过程,翻译因此被视作单一主体的独白、单一文本的审美封闭甚至单一文化的征服与主宰。翻译研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仅仅强调某单一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的二元认识论用来解释整个翻译过程有失偏颇,因此译学研究开始对参与翻译过程的主体,文本甚至是背后隐藏的文化之间
词汇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围绕词汇进行的教学法研究更是不胜枚举。同时,人们对词汇部分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形式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是从语素与语素构词的角度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对外汉语语素教学之间的衔接度问题。本文以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体验汉语》的课文语料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语素分为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两类,分类后分别对两种语素义和语素构词的词义以及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构成关系进行了分
近十年,巨大的翻译需求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空前挑战。传统的人工语言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这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器输出的译文常常无法满足终端用户的质量要求,因此对机器翻译进行译后编辑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报告的翻译素材为《高铁风云录》第五章。笔者使用谷歌译者工具包导出机器翻译版本,并将其作为本报告的分析对象。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型的指导下,本文从准确性和流畅性
研究目的:了解尤溪县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分析尤溪县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对医生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改革效果,以期为其他地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1.尤溪县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的改革背景和具体做法。2.尤溪县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措施对医生行为的作用机制。3.尤溪县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和存在问题。4.尤溪县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建议。研
语言变体翻译问题一直为翻译从业者以及翻译研究者的难题。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语言变体翻译的研究模式主要以批评-解释性研究为主。但此种模式下的研究大多建立于研究者的主观评价之上,未能取得普适性的结论。因此,本论文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研究模式或新的角度用以研究语言变体翻译,说明语言变体翻译的过程,揭示语言变体翻译的运行机制,论证此过程中译者想象和创造性的合理性,呼吁重视及尊重语言变体翻译译者的主体性。本论文新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川内少数民族与外部交往日益密切,川西木雅藏族学生的语言认同也发生着转变。本文在了解木雅藏族学生的汉语语言认同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汉语语言认同与汉语学习的深层次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教学建议。首先在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将汉语语言认同的内涵分成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语言意识三个层面讨论。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九龙县汤古乡201位木雅藏族学生汉语语言认同和汉语
郝玉青翻译的《英雄诞生》是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的第一卷。与其它金庸武侠小说英译本相比,该译本在销量和读者反馈上都较为成功。本研究旨在探讨《英雄诞生》中的“译者叙事干预”,从叙事学角度反映翻译转换对小说叙事造成的影响,即小说经过翻译后发生的叙事文本变形和叙述者叙述方式变化。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英雄诞生》的原文和译文为基础,建立双语平行语料库,其中包含7,371个句段,共计20
本研究源于一次翻译实践课。在课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十二名翻译专业学生因原文中出现大量语法错误和语句不通顺的情况,怀疑所翻译的原文实际是别人的译文。在任课教师确认是回译实践,让学生翻译的语料实质上是由英语源语翻译而成的中文译文后,学生发现在后续的翻译训练中(1)翻译决策受到更大束缚,出现更多不确定性;(2)尽管译文或回译文存在误译,回译者成功将中文译文译回到英文源本。基于上述实际问题,本文对回译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