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启动以来至今已有14年的历程,该工程的实施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功绩。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进入了后退耕时代。新时期下的补偿政策延长了补助期,同时补助标准减为前一阶段的一半。补偿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效果巩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退耕后生态补偿的数额不低于退耕前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激励退耕农户的积极性。财政上的直补对生态效果的巩固并非治本之策,当新一轮补偿到期后,依然面临生态退化的危险。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碳汇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国际和国内碳汇交易市场日益活跃。开展区域层面的林业碳汇,既是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的需要,也可以弥补现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不足,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补偿机制。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森林经理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效用价值论等理论为基础,对陕西省米脂县进行了退耕还林固碳增汇补偿研究,期望通过研究,能对米脂县的林业发展有所裨益。具体研究如下:(1)通过收集退耕还林验收数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以林分中4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生长曲线法,对米脂县的碳汇现状进行了分析,估算了2012年米脂县退耕还林区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并由此估算出该地退耕还林所产生的碳汇经济效益。(2)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背景,对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碳汇市场所存在的碳汇市场不活跃、碳汇交易成本过大、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并依据所得米脂县退耕还林碳汇计量结果,尝试对米脂县进行了退耕还林碳汇效益补偿,构建区域碳汇效益补偿模式。(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米脂县进行碳汇交易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认为,米脂县退耕还林碳汇容量大、潜力大,是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较佳区域。同时,也存在一些障碍,由于当地立地条件差、树种结构不合理以及林地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对项目发展形成了制约。进而提出强化林地经营,调整林分结构,加强资源管护,加大科研力度等建议,提高碳汇效益为未来实施碳汇贸易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