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变化与农村政治稳定研究——以Q市L村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政治心理是政治体制稳定的重要支撑,农民是占我国比例最大的人群,农民的政治心理的健康和成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利于农村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在农村的推进,以及众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自身政治心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是被统治的对象,而且最近几十年来承担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代价,承受了巨大压力,因此他们的政治心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消极面和“阴暗面”。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经给人们以深刻的惊醒,若任由农民的消极政治心理发展,不但不会促进农村的稳定发展,更会影响国家整体的政治稳定。因此需要剖析农民政治心理,并且制定必要的措施来优化他们的政治心理,帮助他们正视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心理。该文以Q市的L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根据L村农民的政治心理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为 L村的农民政治心理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于我国今后农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政治心理和政治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以及政治心理对于政治稳定性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 L村实际情况以及农民政治心理的变迁和L村维护该村政治稳定的现实情况。第三部分仔细分析了L村的政治心理对于该村的政治稳定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造成农民政治心理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依据我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的最前沿,是基层民众行使政权的代议机构,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如隐私内容的复杂化,隐私权利的财产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众生活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在运用民俗学视角去理解村落社会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村落日常生活的分析。村落日常生活的可理解性正在于其具有模式性,亦即反复
毒品运输是毒品生产、加工成品到流入消费市场的中间环节,运输毒品罪是我国毒品犯罪中的罪名之一。由于运输毒品犯罪证据的单一性、即时性和易破坏性,致使对其主观“明知”的认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当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生长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他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效率,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境地是摆在音乐教师而前的重要课题.
民意运用是指执政者运用民意维护和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其代表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利益的过程。执政者如何把握和运用民意,直接影响着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关系着其代表阶级、阶
研究了秸秆还田、深松两项技术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深松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同时提高土壤田间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提倡“放飞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进行品读、感悟、表达等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在教学中,应做到创设情境、情感研读、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