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CE)技术以其高效、快速、微量、操作模式多样化、样品和溶剂消耗少、费用低等优点,受到众多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特别关注。手性药物的分离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对映体的理化性质极为相近,分离难度很大,且有很高的要求。而手性药物口服或注射到人体内后,药物分子由血液转移到其作用靶点,药物对映体在血液中浓度的测定及与血清蛋白质结合常数的测定,对于手性药物的药理学和立体选择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结合药物浓度比起总的药物浓度能更真实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活动。因此很有必要对手性药物进行对映体药物蛋白结合研究。本论文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与迎头分析(FA)联用,建立了手性药物西孟旦的高效,灵敏和选择性好的CE分离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其在线分离对映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利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人血及尿样中的甲磺酸帕珠沙星,最后一方面工作是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与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结合测定了豌豆荚中天然左旋多巴的含量,并将其用于血样中的测定。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及其在手性药物—蛋白结合相互作用上的研究原理和应用,综述了近十年来的应用及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涉及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首次将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应用于手性药性药物西孟旦-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研究。对CE手性拆分及CE-FA法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探索,羧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最佳CE/FA分析条件为:添加了羧甲基-β-环糊精的等渗磷酸盐生理盐水(PBS)作为CE背景电解质:分离电压25kV,分离温度25℃;进样时间为40秒,进样压力1.0 p.s.i。二是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测定了人血及尿样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紫外检测的条件是:氧氟沙星为内标,pH 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75mmol/L)作为运行缓冲液,在10kV高压下进样12s,分离电压选择20kV,波长为247nm。甲磺酸帕珠沙星在1.0×10-8~7.0×10-7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检出限为5.0×10-9g/mL。三建立了一个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作为衍生试剂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联用检测豌豆荚中天然左旋多巴的高灵敏方法,检测限达到7.8×10-10g/mL。同时我们还测定了食用豌豆荚后人血中左旋多巴的含量,证实了食用大约100g豌豆荚相当于服用一片0.2g左旋多巴胶囊,可用于帕金森症症食物疗法。我们还利用微透析取样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测定了左旋多巴,CE-LIF方法的灵敏度是其他方法的近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