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行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公路工程承包市场上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动态联盟的必然性。论文对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概念、性质、特点、优势与劣势及联盟类型作了详尽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与工程转包、分包、业务外包、战略联盟和企业集团的区别和联系。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是针对选定的工程项目,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以集中优势的经营资源和能力,克服彼此的薄弱环节来扩大单个企业的边界。论文通过建立在相同产业环境下的动态联盟模型,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在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分析了动态联盟的合作动力,指出了动态联盟作为合理组织方式的条件,并从资源配置与能力的整合角度,分析了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形成的理论基础。从动态联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共生经济和知识集成等方面分析了动态联盟的合作效应。联盟伙伴的选择是动态联盟成功运作的基础,论文从伙伴的选择原则、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动态联盟选择与优化的四阶段模型,对伙伴关系建立、组织架构等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标准、原则和步骤。利益分配是动态联盟运作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动态、不确定的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中,任何风险活动都可以说是围绕利益进行的。因此,论文从风险利益角度提出了利益/风险的分配原则和具体的基于合同管理的利益/风险分配方法。动态联盟是否有效运行决定了联盟的成败,论文从联盟运作过程中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团队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等方面对联盟的运行管理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把质量文化作为动态联盟的组织文化是一种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