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在服役一定时间后会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影响其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甚至导致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如果不能及时地修补裂缝,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造成其它灾害。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英砂等为基材,掺入活性化学物质制备而成的刚性防水材料。该材料不仅能够在基体表面形成有效防水涂层,其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也可以在渗透压力的作用下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水泥中未完全水化的物质再次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不溶性晶体,这些晶体与混凝土结合成为整体,依附于混凝土表面,从而使任何方向来的水及其它液体被堵塞而密实混凝土,达到永久的防水、防潮、保护钢筋和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效果。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一种智能自我修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抗渗性能,还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渗材料。目前,我国对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还远落后于工程应用,关于其作用机理、作用特点还缺乏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持和理论分析,并且其昂贵的价格,严重阻碍了该材料在国内的推广。为了更好的应用和发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修复作用,本文进行了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复率、抗拉强度回复率及抗渗回复率的测定,以此来表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涉及的变量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掺量、水灰比、养护条件、养护时间等。通过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与空白样的裂缝修复效果的对比,并结合已经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分析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裂缝修复的作用机理;根据试验现象和结果,确定最有益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发挥其修复作用的掺量、水灰比、养护条件及养护时间,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等微观手段对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确定作用物质的形貌、数量、化学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在适当条件下,掺入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自愈合性能明显优于空白组,其修复后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始值。(2)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掺量具有较大的敏感性,随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掺量的变化,力学性能波动较大。(3)混凝土在该配合比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掺量为0.7%时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自愈合能力;水灰比为0.5时,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最佳。(4)试验结果表明,养护方式对开裂后的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修复效果影响很大,标准养护条件下修复效果最佳;当养护进行到56d以后,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裂缝的自愈合效果不断趋于稳定且达到了继续服役的条件。(5)X衍射分析、能谱仪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内部形成了许多针柱状的结晶物,主要成分可能为碳酸钙;这些结晶物的生成是混凝土裂缝得以修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