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口服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衰竭的首位死亡原因。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每年占总透析患者的10.4%-15.7%,全世界约40%-45%的透析和移植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的中心环节是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症在慢性肾衰竭主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是倍受并注。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主要是左室功能减退、心腔扩大、左室肥厚、舒张及收缩功能障碍、心肌炎及心包炎。其中以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最为突出。在临床过程中,尽管使用多种治疗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但是其疗效仍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进行防治,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提高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中医药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心血管专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脉口服液由黄芪、三七等多味中药组成,在既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通脉口服液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含量,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延缓了肾小球硬化。我们将它运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是无容量超载的弊端,二是服用携带方便,观察其对患者微炎症、营养不良和心脏结构的影响,为中医药介入血液透析治疗作出一定的探索。研究目的观察通脉口服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患者其原发病应控制稳定。所有患者行每周3次的规律血液透析,并严格控制血压、空腹血糖(FBG)、纠正贫血,行常规降压药物等治疗。根据患者SGA评估营养状态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为空白组,试验组给予通脉口服液连续应用6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BNP,彩超监测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研究结果试验组4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后IVsT、LVPwT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BNP、LVDs、LVDd、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足太阴脾经穴位与非穴点注射给药对影响“脾脏”功能药物药效的影响。【方法】针对中医“脾主统血”的功能,利用香豆素类药物华法林钠制造家兔病理性出血模型,引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着眼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1.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作业形
目的:研究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小鼠和大鼠诱导糖尿病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的稳定性。方法l分别对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70、80mg/kg和对大鼠尾静脉注
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政府是一国创新政策和创新战略的制定者、执行者,政府治理效能的高低如何影响到一国创新呢?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证据依然十分匮乏。为了弥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又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血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期川崎病(K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和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效用。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分
道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城乡人口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道路运输业得到了巨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成为播音主持工作中艺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方鸿渐,围城里左冲右突的碰壁者,经历了情感、事业、人生的三重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坚持自己的追求?钱钟书先生用生花妙
论文使用偶遇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2007-2011年记者权利被侵害案例118例,以此为基础展开记者权利及其救济的论述。本文先厘清以下概念:“记者权力”与“记者权利”,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