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具有纳米晶(晶粒尺寸小于100 nm)和亚微米晶或超细晶(晶粒尺寸从100 nm到1μm)结构的纳米/超细晶结构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是传统粗晶材料的好几倍,但延伸率很低,这严重限制了纳米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材料设计提出了将均匀纳米/超细晶结构转变成多相、多尺度和多层次的不均匀微观组织,在平衡强度和延展性的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受这一理念的启发,本文针对三种典型纳米/超细晶不均匀结构不锈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纳米晶(晶粒尺寸小于100 nm)和亚微米晶或超细晶(晶粒尺寸从100 nm到1μm)结构的纳米/超细晶结构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是传统粗晶材料的好几倍,但延伸率很低,这严重限制了纳米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材料设计提出了将均匀纳米/超细晶结构转变成多相、多尺度和多层次的不均匀微观组织,在平衡强度和延展性的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受这一理念的启发,本文针对三种典型纳米/超细晶不均匀结构不锈钢进行了制备和研究。分别选取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与2205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铝热反应法一步制备出上述三种牌号的纳米/微米晶不锈钢。随后,通过适当的轧制与退火分别对这几种钢进行多层次和多尺度不均匀组织结构的调控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所制备的不均匀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不均匀片层2205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形成演化机制、对应的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系统讨论。对铝热还原反应制备的304不锈钢在1000℃开坯后700℃下分别进行了40%、60%和80%变形量的轧制调控。通过OM、EPMA、SEM、EBSD、TEM等一系列微观表征手段表征,结果表明铝热反应法制备的大块304不锈钢原始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0.96μm。铸态304不锈钢在经过轧制后微观组织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大,组织更加均匀。轧制后样品的强度急剧增加,同时断裂延伸率也有所提高,达到了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80%变形量轧制以后,平均晶粒尺寸为0.59μm,晶粒分布范围从纳米晶一直到微米晶,纳米晶/亚微米晶占晶粒总数的45.8%,此时屈服强度高达1.1 GPa,延伸率9.6%,综合力学性能优异。通过对轧制样品变形机制的分析,高强度源于细小的变形晶粒,延展性的增加源于多尺度晶粒间协调变形。然后将微纳组织从奥氏体不锈钢进一步应用到双相不锈钢中。铝热还原反应制备的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1000℃变形量为40、60和80%轧制调控后,获得了双相纳米不均匀的层片组织。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80%变形量样品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780和990 MPa,延伸率为54%,同时实现了高强度和超高塑性。然后对变形量为40%的钢在600和800℃进一步轧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组织细化,同时析出相增多,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单调增加,但800℃-80%轧制样品例外,其原因为贯穿相界的针状CrN2降低了力学性能。600℃-80%轧制样品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1103MPa)高于1000℃-80%轧制样品,而断裂延伸率则下降为25%左右。1000℃-80%轧制样品强韧化机制为占总体积不到百分之十的大量纳米晶/超细晶有效的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提高了强度,与此同时,微米晶为位错的储存和积累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大量的界面发射的位错在这些晶粒内缠绕和储存,在高的应力下产生明显的应变硬化率,从而保持超高的拉伸延伸率。再次通过铝热还原反应制备316L不锈钢,一方面来验证铝热还原反应法铸造纳米/亚微米晶结构不锈钢的广泛适用性,另一方面探索较低的温度轧制调控微纳结构,再重点研究退火时间对微纳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铝热反应制备的316L不锈钢800℃开坯后600℃-80%变形量进行轧制,通过轧制调控后,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为0.44μm,屈服强度高达1030MPa,高强度源于细晶强化、轧制植入的位错强化,但塑性低于在较高温度相同变形量轧制的304 SS,延伸率仅有2.4%。为了提高其塑性,对轧制样品在800℃保温20、40、60和80 min退火处理。退火之后,样品具有微纳结构,随着退火时间增加,纳米晶/亚微米晶体积分数减少,微米晶体积分数增加,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增加。退火80 min样品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到1.34μm。由于退火引起的晶粒长大与回复和部分再结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样品屈服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退火80 min样品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16和705MPa,延伸率为30.4%。
其他文献
结合本校特色,以学生能力培养提升为核心,革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环节联动,规范引导案例研究,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成果导向的OBE教学模式。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从事城市设计工作的综合素养。
保罗·利科是现当代现象学与诠释学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历程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想史。从30年代现象学运动,50年代语言学转向,60年代结构主义之争,70年代解构思潮,直到80年代后现代论战,这一系列思潮更迭涉及并动摇了西方文化的根本,引发了种种危机,诸如主体危机、意义危机、以及人文科学的范式危机。利科亲身投入到这百年来西方思想界理论与方法论的诸多论战,并通过与不同流派和学科的对话,将这些对立的思
液压装备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滑阀是液压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精密控制元件,其配合间隙尺寸一般为520μm。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热形变和颗粒污染等微观因素,滑阀阀芯会受到远大于常规摩擦力的“滞卡力”,从而导致系统性能劣化、失效,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后果,因此液压可靠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滑阀滞卡问题。滑阀滞卡现象具有随机性,目前对其微观机理、内在规律仍缺乏深
环境振动的压电能量收集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大多数压电能量收集器以单自由度线性系统为基础,只有在谐振频率处具有较高的电能输出,一旦偏离谐振频率,输出功率迅速降低。为了改善压电能量收集器的转换效率、拓宽工作频带、增强环境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两款新型压电能量收集结构模型,实现宽频和高效集能目的,同时将压电材料表面微变形集能引入能量收集系统,并给出了多振动源能量收集方案,有效解决了环境适应性问题。
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的法律人类学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肇始于西方的殖民统治。法律人类学从西方引入到中国并非遥远的事情,其强调以人类学的田野民族志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的法律问题。由于这一分支学科的跨学科性,使得参与到这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具有多样的学科背景,正因为此,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来思考法律在社会文化之中基本问题及其作出的理解也不相同。面对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如能细致的把握其理论
大功率高速主轴系统具有功率大、速度高、轴颈尺寸大等特点。在高速运转时,离心力、轴承的摩擦生热更强。为获得良好的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大功率高速主轴连接结构的装配参数设计与主轴系统动态特性的协同统一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针对工作状态下的大功率高速主轴转子与轴承过盈连接界面的接触状态,从宏观尺度上,分析了集过盈量、离心力、热载荷、切削力等共同作用下的主轴转子与轴承过盈连接界面的接触机制,得到了转
该研究考察了加纳上市非金融公司的流动性、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从2008至2019年期间各公司经审计和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提取的面板数据。通常,在进行长期估计和因果检验之前,进行横断面相关检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正态性检验和共线性检验。通过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研究中,财务绩效由股本回报率(ROE)来代表,流动比率(CR)和现金流量比率(CFR)被用作流动
20世纪90年代,数字经济的概念首次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以来,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所具备的特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数字经济尚未形成一个普遍接受、通用、统一的基本概念,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别从数字经济的核心定义、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对数字经济进行测度,由于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造成测度范围存在差异,可能无法准确测算数字经济产出价值,这也成为测度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影响
本研究旨在研究加纳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HSM)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为了弄清高危行业人的意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扩展已有研究文献成果,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来探究职业风险感知和工人动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六个不同的维度测量OHSM实践,包括工人的安全认知、管理者安全承诺、安全政策和程序的合理性、健康安全培训程序、组织风险和个人防护用具的可用性。同时,工作绩效使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