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型教师培养研究:基于课程的视角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制度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包班制的教学都是由具备综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全科型教师承担。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经验,我国正在走向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制的道路,包班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全科型教师是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提出来的。以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致力于向综合性发展,高中教育也面临着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机构和内容的改革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同时也是对全科型教师的呼唤。我们要站在时代背景中对全科型教师有个全新的认识与定位,全科型教师是能够承担起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点。  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是培养全科型教师的途径之一。我国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依据基础性与全面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均衡性与协调性的原则,在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的四大板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比例结构关系,明确其他各类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教育理论课与教育实践课、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比例结构关系,进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不仅仅要通过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更要将课程计划落到实处。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的实施不仅受课程本身的特性、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的影响,而且也需要进行教师的培训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研习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综合课程占主导和全程实践等方式进行。同时,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实施的质量需要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制度和全科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来保障。
其他文献
学位
Fabrication of GaAs/Si heterostructures and their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Raman,photoluminescence and Hall-effect measurements.The crystal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