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龄与播期对机插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研究以迟熟杂交中籼德优4727为材料,于2016年在西南大学农场进行试验,研究20d、25d、30d、35d秧龄对杂交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群体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稻田两季作机插秧适宜秧龄范围,为实现杂交稻的高产高效提供基本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秧龄对机插稻德优4727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秧龄延长,德优4727产量显著降低,表现出20d和25d产量最高(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极显著的高于30d和35d秧龄处理。产量依次为591.94kg/667m~2、568.32kg/667m~2、519.43kg/667m~2和479.18kg/667m~2。该试验条件下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抽穗-成熟的总光合势以及该期积累的干物质量与实际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而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20d和25d秧龄产量最高主要是因为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其它秧龄处理,所以,短秧龄是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即提高总颖花数,增加抽穗-成熟光合势来达到产量的提高。因此,只有在保证足够数量穗数的前提之下,再提高其它产量构成要素才能使机插稻获得高产。(2)随着秧龄的延长,机插稻德优4727的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有明显变化。秧龄延长,叶龄、假茎高、茎基宽、最大根长、发根总数、地上部百株干重、百株根干重均显著増加,叶龄由20d秧龄的2.63叶迅速上升到35d秧龄的3.87叶,而单株绿叶数增加缓慢,仅增加了0.41叶。说明秧龄过长,假茎增高、黄叶变多,发根力、根冠比以及糖氮比逐渐下降,秧苗素质变差,不利于水稻的机插和返青成活及大田初期的生长。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的空穴率和伤秧率均显著增加,每穴总茎蘖变异系数升高。20d秧龄的空穴率4.63%、伤秧率5.40%、分蘖盛期茎蘖数变异系数7.83%,而35d秧龄的空穴率快速上升到了22.33%,伤秧率高达31.47%,变异系数也显著增加到了14.52%,但4个秧龄处理间的空穴率和伤秧率20d和25d秧龄之间差异不显著,30d和35d之间差异也不显著。说明秧龄过长,空穴率和伤秧率明显增加,25d为机插质量明显变化的临界时间,25d以前移栽有助于减少空穴率和伤秧率,从而提高机插质量。(3)机插稻德优4727随着秧龄的延长,大田抽穗期推迟,以移栽秧龄天数为x,移栽-抽穗的天数为y,建立回归方程y=0.42x+57.7(r2=0.9692**),说明秧龄每延长1天,大田抽穗期推迟0.42天。随着秧龄的延长,德优4727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提前,使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明显降低,成穗率却有增高的趋势。但是,成穗率不仅受秧龄的影响,而且也受基本苗数的影响。辅助试验不同穴苗数不同秧龄的分蘖规律表明,少本栽插的分蘖成穗率要高于多本栽插,表现为1苗/穴>2苗/穴>3苗/穴>4苗/穴>5苗/穴。1、2苗每穴的处理始蘖时间早,终止分蘖时间迟,分蘖节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主茎3/0、4/0、5/0、6/0、7/0节位,而3、4、5苗每穴的处理始蘖时间迟,停止分蘖早,分蘖节位主要集中在5/0、6/0节位,秧龄推迟使其趋势加强。各节位理论产量也随着穴苗数的增加表现出中、高节位升高而低节位下降的趋势。(4)短秧龄处理(20d和25d)的叶面积指数在最高分蘖、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显著高于长秧龄处理(30d和35d),干物质积累量也显著高于长秧龄处理;特别是抽穗-成熟的总光合势,短秧龄显著高于长秧龄处理,尽管长秧龄处理此期的净同化率较高,抽穗-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生物产量的比重高,但仍然补偿不了总光合势下降的损失,导致干物质生产总量显著低于短秧龄的2个处理。(5)不同处理各生育时期最上部一片全展叶(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含量的比较,总体表现为随秧龄延长而增加。在高峰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长秧龄的spad值均显著高于短秧龄,成熟期spad值也有随着秧龄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秧龄对机插水稻的群体透光率表现为随秧龄延长而显著升高,群体叶面积过小,群体透光率较高,田间光能截获率降低,很难获得足够大的群体结构,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但群体中下部受光良好,为长秧龄净同化率的提高提供了生态生理条件,使长秧龄处理的每穗粒数增加。综上所述,对德优4727生长的各个时期各形态指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效穗是高产形成的首要因子,通过较高的有效穗和lai相结合,以及生育中后期较大的干物质积累量,是保证机插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协调发展,最终夺取高产的有效途径。2.本研究以早熟种天优华占、中熟种川优8377和宜香优2115、迟熟种深两优5814和淮两优527共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于4月5日(一季作播期)和5月5日(二季作最后播期)2个播期播种,就灌浆后期气候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早播和迟播处理相比,日照时数、降雨量差异趋势不明显,而各温度要素值差异趋势明显。如平均气温比较,早播和迟播处理相比,齐穗至成熟平均气温分别是22.76-23.82℃和21.5-22.13℃;齐穗21d-成熟,早播处理此段的平均气温22.85-23.44℃,迟播处理19.97-20.27℃,迟播处理低1.41-3.14℃,差异较大。稻米综合品质比较,早播处理极显著高于迟播处理,但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天优华占和中熟川优8377迟播优于早播,适于迟播提高综合品质;而早播中熟宜香优2115、迟熟深两优5814和淮两优527明显优于迟播,适合早播提高综合品质。(2)在保证正常安全齐穗并使灌浆结实在接近最低温度指标正常成熟前提下,齐穗后21d-成熟阶段温度要素值对稻米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优质稻杂交中稻生产中推迟播种时间,降低灌浆结实期平均温度而提高稻米品质方法必须注意适度。
其他文献
在此从苏轼如何创新入手──"以诗为词",对苏词风格展开全面论述,引经据典,将苏轼与前代名家作比,并以苏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实例,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论证了苏词词风:沉郁、豪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设备,在YG6硬质合金基体上进行了不同氩气流量下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研究。采用SEM对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氩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者行为,本文以江北区为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对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到重庆市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规律。
为了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必须实现节能环保技术的优化应用,从而提高项目工程的运作质量。介绍了万安水利枢纽项目,结合该项目,探究了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由于大豆单一品种适应范围较窄,需要有各种类型的品种来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所以,对这些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品种进
以活性有机硅预聚物、偶联剂和有机树脂为成膜物,配用颜填料和助剂,研制成自交联型有机硅耐热漆。讨论了成膜物和颜填料的选择。列举了涂料配方及其性能测试结果。
针对开发常温无镍锌系磷化工艺,研究和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磷化中的应用和作用机理,并表征了表面活性剂在磷化过程中协同效应的某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发挥了多
煤矿乏风氧化发电系统尚在推广阶段,RTO装置及乏风氧化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没有规范要求。针对煤矿乏风氧化发电系统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乏风氧化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及测
就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分析结合红外加热特点及多孔介质燃烧器结构,介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使用条件及工况,对多孔介质燃烧特性分析,从燃烧稳定性、温度特性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习惯:师生共商学习任务的习惯、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习惯等。教师的良好教学习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8-0029-02    习惯在学生学习甚至人生成败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