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负离子源的大功率中性束注入系统(Negative-ion-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or,N-NBI)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装置(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开展高参数稳态运行与聚变能研究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加速极电源是为N-NBI提供主要能量的核心部件。功率变换级是加速极电源从电网获取能量、调节输出电压并在发生打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负离子源的大功率中性束注入系统(Negative-ion-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or,N-NBI)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装置(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开展高参数稳态运行与聚变能研究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加速极电源是为N-NBI提供主要能量的核心部件。功率变换级是加速极电源从电网获取能量、调节输出电压并在发生打火短路时实现关断保护的关键环节,具备功率容量大、输入输出性能要求高、电磁运行环境恶劣等特点。由于国内对N-NBI加速极电源研究与运行经验的匮乏,为了发展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相关技术以满足CFETR N-NBI系统需求,针对功率变换级的高效高可靠性拓扑结构,高精度、低纹波的输出电压控制策略以及强电磁工况下的变流器设计等关键技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相继开展了CFETR N-NBI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概念设计和CFETR N-NBI验证样机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研制工作。主要的内容和创新如下:(1)开展CFETR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拓扑研究。分析了多种典型多电平逆变器与大功率整流器拓扑,通过成本、性能、功率容量与可靠性四个维度总结提出了功率变换级拓扑方案的设计方法。针对CFETR N-NBI系统的设计需求,提出了基于三电平中性点钳位(Three-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3L-NPC)整流及五电平级联中性点钳位(Five-Level Cascaded Neutral Point Clamped,5L-NPC/H)逆变的新型功率变换级的拓扑结构,所提拓扑结构解决了ITER等方案中存在的输入功率因数低、直流母线故障危害高,逆变器并联结构复杂等问题。通过对3L-NPC整流器与5L-NPC/H逆变器工作原理与基本特性的分析,完成了功率变换级各个关键参数计算。(2)开展了CFETR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控制策略研究。基于新型CFETR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拓扑结构,简要计算了直流发生级的关键参数。针对输入端的3LNPC整流器,通过分析数学模型,确定了基于dq电流解耦的控制策略与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载波调制方法。针对输出端的5L-NPC/H逆变器,利用时频域变换的分析方法,获得了加速极电源在方波调制下的输出幅值特性与纹波特性,根据该特性提出了基于调制系数预设及反馈补偿的控制策略与基于移相角和占空比的载波调制方法。实现了输入谐波电流和无功功率优化,增强了直流母线可靠性,有效提高了输出响应速度、降低纹波电压。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开展了CFETR验证样机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的设计工作。根据样机电源的实际设计指标,利用功率变换级拓扑方案设计方法与基于时频域变换的多电平逆变器加速极电源输出特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基于12脉波整流及3L-NPC逆变的样机功率变换级的拓扑方案以及相应的调制系数预设及反馈补偿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电源设计方案与控制策略的性能。然后以样机电源功率变换级为对象,通过对大功率变流器功率器件的理论与实验对比,分析研究功率器件对变流器关断保护的影响。同时依照模块化设计思路,从功率组件、冷却系统、控制系统、辅助供电系统四个部分系统地提出了基于IEGT的大功率变流器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样机电源功率变换级已具备运行能力。论文对加速极电源功率变换级中拓扑方案设计方法、输出特性分析方法、控制策略以及大功率变流器设计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可为CFETR N-NBI系统加速极电源的研究及相关聚变高压大容量电源设计与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MRSP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目的:前期研究表明Mfn2基因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我们在此基础上合成的Mfn2基因相关多肽(MRSP)的作用,尚缺乏具体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MRSP干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作用,并研究MRSP对VSMCs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10μM、25μM、50μM)的MRSP干预
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能化社会的实现逐渐成为可能,然而,基于CMOS器件的ANN距离生物大脑还有不小差距。与CMOS器件相比,忆阻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于突触和神经元,利用忆阻器构建的忆阻神经网络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功耗,有助于实现更接近生物大脑的人工智能。但是,忆阻器的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在材料层面,忆阻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存在着离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目前对于这种离子-
第一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3个月炎症免疫特征和临床特征分析目的:相当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nvalescen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从病毒感染中幸存,患者的后遗症需密切关注和持续随访,但是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COVID-19的死亡风险上,很少见到有关患者出院后免疫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的报道。这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探讨了出院后3个月时C
汉蒙谚语中有大量与"车"相关的谚语,这些谚语不仅记录着汉蒙民族造车、驾车的丰富智慧,记载了"车"对两族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还蕴含着鲜明的民族色彩。汉蒙"车"类谚语不仅显现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异,还在地域风尚与时代特色等方面体现出了两个民族独特的风貌。
基于纳米载药系统的光热化疗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光热效应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增强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促进药物在靶部位的释放和增强药物的细胞毒性等作用产生协同的治疗效果。由于机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用于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的纳米药物如何克服多重生理病理屏障,将光热转换剂和化疗药物高效率地递送至肿瘤组织,并精准调控药物在靶位点的释放行为,实现最佳的抗肿瘤协同效果,减少毒副作用,是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中亟
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摄像头的日益普及,行人再识别已成为视频智能监控中的关键技术,并在视频侦查、行人跟踪以及行为分析等视觉分析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人再识别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同时间点,跨越不同的摄像头(无视域重叠)检索到目标行人。然而,由于跨摄像头视角变化导致了行人外观图像的低分辨率、多样性、姿势差异以及遮挡等问题,这些因素使得行人再识别模型难以提取鲁棒的特征以及完成有效的特征匹配。本
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清洁环保、布点广泛、成本低廉和可就近利用等特点,已经成为配电网内的主要发电形式之一,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和实现“30·60”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了实现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17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政策文件,以推动我国分布式发电市场的建设。近年来,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为分
第一部分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目的:为了区分COVID-19爆发期间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COVID-19患者病原体检出情况,拟确定呼吸道共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共感染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筛选来自836人的1523个鼻咽拭子和痰标本,最终纳入了250位被确诊
研究背景及目的: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 8,ANGPTL8)兼具细胞内及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作用,且横断面研究发现ANGPTL8的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队列研究探究循环ANGPTL8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11名来自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the China Cardiometaboli
金属锂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V,对比标准氢电极),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中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负极存在锂离子不均匀沉积和界面不稳定的问题,会导致电池有限的循环寿命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实用化测试条件下,即同时满足高面容量、贫液和薄锂的条件时,锂金属负极的多种问题会同时出现,从而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循环性能。实用化